公证送达是否发生诉讼时效中断?
一、公证送达是否发生诉讼时效中断?
公证送达会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一旦发现,相关的义务当事人就可以暂时的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若是争议并非是由于对于遗嘱文件等资料的正真实性存在争议而发生的,此时即使公证送达,也是不会导致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断的。
二、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的实质是一种证明法律事实存在的证明方式,其主要起到证据的效力。就公证催收债权而言,其既可以是对权利人以口头方式主张权利的行为进行公证,也可以是对权利人直接送交催收债权文书的方式进行公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公证催收债权的方式具有法律效力,能够产生法律规定的效力。
基于此,公证作为对权利人主张权利的行为(该行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证明的一种方式,如果公证送达债权催收文书的内容真实,意思表示明确,证明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了权利的,则应当认定在公证书确定的主张权利之日诉讼时效中断,即该公证催收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民事诉讼的时效一般都是由法律规范所明文规定的,并且不会由于案件当事人,或者是法院意愿的变化,而使得该诉讼时效发生变化。由于公证之后的法律文件会更具有司法效力,并且此种行为也有可能会使得诉讼时效中断,故而不少人会想实施此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