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抵押合同在民法典中的法律效力如何认定

  一、抵押合同在民法典中的法律效力如何认定

  抵押合同在民法典中的法律效力认定为:

  1、抵押合同当事人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2、抵押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抵押合同不违反法律法规、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

  4、法律规定的其他有效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抵押合同应当具备的内容

  小编提醒您,抵押合同应当包括的内容有:

  1、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的身份信息;

  2、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3、担保的范围;

  4、担保期限;

  5、抵押财产的受偿方式;

  6、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条

  【抵押合同】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抵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等情况;

  (四)担保的范围。

  三、抵押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抵押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3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