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法律依据

  一、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的法律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行政诉讼时效会中断吗

  小编提醒您,行政诉讼有起诉的期限,但行政诉讼期限不适用中断,行政诉讼因不可抗力等因素耽误的,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三、行政诉讼的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具体是:

  1、首先要确有管辖权的法院;

  2、原告要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3、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4、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通过审理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