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行政行为违法有什么时间限制
一、起诉行政行为违法有什么时间限制
起诉行政行为违法的时间限制有: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对行政复议不服的,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是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如果是对行政行为不服的,起诉时效是六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行政违法行为认定的构成要件
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条,且这四条必须同时具备:
1、违法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行为人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是行政违法的前提。只有行政主体的行为才可能构成行政违法,非行政主体的行为不可能构成行政违法。
2、行为人负有相关的法定义务。行政主体依法享有行政管理的权力,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某一行政主体负有的法定义务,并不一定适用其它行政主体。因此要确定行政主体的行为是否构成行政违法,必须首先确定其是否负有相关的法定义务。
3、行为人具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如果行政主体负有法定义务,那么没有履行或者承担这项义务的时候,才能构成行政违法。也就是说,必须存在行政主体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必须是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侵害了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所持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统称为“过错”。
而行政违法行为的认定需要满足的几个方面的构成要件,例如行政主体是造成违法行为的主体、行为人有相关的法定行为但是没有履行等等,达到这些构成要件的就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按照规定和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行政违法怎么赔偿
怎样赔偿需要依据造成的损失而定。小编提醒您,确认违法后先向行政机关要求赔偿,在行政机关不赔偿、赔偿少、不履行约定的赔偿数额时,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行政机关对自己进行赔偿。这种方式对抗性稍小,如果行政机关自觉,则可以顺利地履行;如果行政机关不赔偿或者不履行,还是需要向人民法院寻求救济。当然,这种方式,双方协商、谈判的空间会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