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平等原则有哪些规定
一、民法典的平等原则有哪些规定
依据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五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六条【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如何理解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首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其地位明显优越于行政管理相对人。
在行政诉讼中,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一样都是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行政机关不再是管理者,不能再像在行政程序中那样指挥命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行政机关认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诉讼行为违法,不能直接采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等措施,只能要求人民法院处理。
其次,各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
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一样都是行政诉讼主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法外特权,享有同等的机会阐述意见和辨明是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起诉权,行政机关不但没有这项权利。
也没有反诉权,相反却受到很多限制,如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诉讼期间不得自行向原告、证人调查取证等,这些限制正是为了平衡双方当事人表达意见的机会,科学地反映了行政诉讼的特殊要求。
再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参与行政诉讼的机会,防止行政机关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施加压力,同时也应当防止原告滥诉,无理纠缠。
最后,人民法院作出裁判时应当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能因人而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休在实施民事法律活动时,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民事主体享有同样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同的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