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导致行政处罚决定不成立的情形有什么

  一、导致行政处罚决定不成立的情形有什么

  导致行政处罚决定不成立的情形有以下几点:

  1、没有说明理由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2、主要证据不足的;

  3、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4、违反法定程序的;

  5、超越职权的;

  6、滥用职权的;

  7、明显不当的行政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二、行政处罚可以折抵刑罚的情形有什么

  多数行政违法行为在处罚问题上不存在刑期的折抵问题。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折抵刑罚的问题是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的,这一特定条件是:

  第一,这一行政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和刑事法律规范,根据这两个法律规范的规定都要给予处罚;

  第二,行政机关不认为这一行为触犯了刑律而认为只触犯了行政法律规范,因而对这一违法行为依照行政法律规范给予行政处罚,而后又发现该行为触犯了刑律,司法机关需要给予刑事处罚;

  第三,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作出了行政拘留或者罚款的行政处罚,且这一处罚决定已经开始执行。只有以上几种情况同时具备,行政处罚与刑罚折抵的情况才会发生。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三、行政案件不予处罚的情形有什么

  (1)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2)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4)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5)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

  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