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起诉要多少钱

  一、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起诉要多少钱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怎么办

  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之一是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履行结果的特殊性,往往是承包方已经通过施工建设使得建筑材料已经形成在建工程或者甚至是竣工的建筑工程了。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返还财产不太可能性,因此司法解释制定了相对灵活的解决方案:

  (一)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

  这里要充分注意,只是“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而非“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也就是说支付的工程款不一定是实现约定的那个金额,也没有以工程定额为标准,通过鉴定确定建设工程价值的补偿原则。在这里,司法解释制定者是采用“折价补偿”的方式处理无效合同的。

  (二)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如果建设工程施工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且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但是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发包人请求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的,法院应予支持。

  (三)不予支付工程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如果建设工程施工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承包人请求支付工程价款的,不予支持。

  (四)发包人按照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因建设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损失,发包人有过错的,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五)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在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六)施工中取得资质的,按照有效合同处理

  在超越资质等级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场合下,如果承包人签约之时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但是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当事人请求按照无效合同处理的,法院不予支持。

  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怎么起诉

  (一)第一阶段:起诉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以下三个程序: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副本及相关的证据。需要的证件材料:

  (1)起诉状、起诉状副本。

  (2)身份证明材料,例如:身份证、户口本。

  (3)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

  3、审查起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作出受理决定并立案,反之则退回原告文件及材料,并告之不予受理的理由。

  (二)第二阶段:答辩阶段。

  1、人民法院决定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并告知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2、被告自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辩。

  被告在十五日内不提出答辩,人民法院照常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

  如果被告确因非个人意志的原因在十五日内不能作出答辩,可以据实向人民法院申请,请求延期,人民法院院长可以作出延期的决定。

  (三)第三阶段:开庭审理阶段。

  这一阶段进入诉讼的实质性阶段,主要是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它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1、法庭调查。

  2、法庭辩论。

  3、法官主持调解。

  4、调解无效、判决。

  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起诉的期限是多久

  1、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