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电动车交通事故交警处理的规定是什么?

  一、电动车交通事故交警处理的规定是什么

  电动车交通事故交警处理的规定是根据电动车驾驶人员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程度确定责任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机动车是指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及汽车列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轮式专用机械车和挂车等,但不包括任何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为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通常将非机动车分为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和畜力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电动自行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的范围,并对其种类登记、道路行使速度作了明确规定。

  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行使。

  2006年北京市公安局颁布《关于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的通告》,决定自2006年1月4日起,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办理车辆登记。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前后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者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应当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并核发牌证后,方可上道路行驶。

  电动自行车符合国家《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定,且列入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的,准予登记,核发牌证。

  即符合条件的电动车列入非机动车管理体系,属于非机动车。

  根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的规定,电动车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

  最高时速不超过20km/h,整车质量不超过40kg,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应不大于240W,以最高车速电动骑行时,其干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4m,湿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m,且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功能。

  由此造成不符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定的电动车如何界定。

  依据目前交管部门的处理管理,经鉴定时速超过20km/h的依据机动车的归责原则划分责任。

  二、电动车交通事故规则原则是什么

  电动车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的法律规定。

  电动车交通事故中,依据是否属于机动车的不同,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完全不同的。

  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事故,适用无过错原则;

  电动车属于机动车与其他机动车发生事故,适用过错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双方都有过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在当代社会电动车不属于机动车辆的范围,但是由于电动车所发生的一些交通事故还是存在的,因此我们国家对于这方面还是非常重视的。

  电动车之前发生了交通事故,依然是需要进行责任划分,确定责任之后才能够进行赔偿金额确定。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您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站的其他普法内容,或者也可以咨询律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