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挪用公司资金归还还会判刑吗?

  一、挪用公司资金归还还会判刑吗?

  1、挪用公司资金归还不一定还会被判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从事一般活动,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情形中,“超过三个月未还”就是一个客观处罚条件。

  不管挪用公款的目的以及用途是什么,只要挪用行为已经实际发生,那么相应机关单位对公私财物的管理支配,以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都已经实际地遭受了损害,这不会因为挪用公款从事非法活动、营利活动还是一般活动而有所区别,所以,此时可以说犯罪已经成立,追诉时效即可开始计算。

  二、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有哪些?

  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包括主观目的不同、犯罪对象不同等。

  1、主观目的不同。

  职务侵占的主观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挪用资金主观上是为了非法占用。

  2、犯罪对象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包括资金及物,而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本单位资金。

  3、犯罪的客体不尽相同。

  挪用资金罪侵犯的是本单位资金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间接侵犯了所有权,职务侵占罪直接侵犯了本单位财物的所有权。

  4、客观方面,犯罪手段不同。

  挪用资金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将本单位财产挪作他用。因其主观上准备归还,故一般不采取涂改帐目、冒名取款等秘密虚假手段,而职务侵占罪的手段由于职务不同、作案条件不同及行为人的个体差异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可以接触到单位资金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自己的职务,实施挪用公司资金的行为,即使实施了挪用行为,也需要及时归还。当然不管是否归还挪用的资金,都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是涉嫌犯了挪用资金罪,而一旦罪名成立,特定的犯罪主体是有可能会被法院判处刑事处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