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劳动合同违约有哪些情形

  劳动合同违约有哪些情形

  企业

  ①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或违反法定或约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②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违约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③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不支付或拖延劳动者工资报;

  ④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⑤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⑥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

  ⑦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企业违约,应根据具体情形承担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如行政处罚、责令改正等)。

  劳动者

  ①劳动者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②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事项。

  劳动者违约,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责任形式

  种类

  劳动合同违约的责任形式,即劳动合同的违约者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一般来讲,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形式主要有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两种。刑事责任指当事人一方违反劳动合同义务,对方可以法定期限内向法庭或法院起诉,由法庭和法院对违约者给予刑事处罚。经济责任则是指对违约者的强制性经济处罚,包括罚款、赔偿损失,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奖金等。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违约的责任形式主要指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7条规定,对“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工作不负责,经常生产废品,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损失的”,要责令赔偿经济损失。赔偿金额由企业根据情节轻重确定,从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二十。《劳动法》第95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对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除了要负经济赔偿责任外,有时还要承担行政责任。如职工违纪后,企业可以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辞退和经济惩罚等处分。企业违反《劳动法》有关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规定和标准的,由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用人单位及其责任人员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约行为在现实里非常常见是违约责任的基本构成要件,没有违约行为也就没有违约责任。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违约行为等同于实际违约,但在审判实践中是可以适用预期违约规则追究违约人的预期违约责任的。所以当发现了劳动合同责任方有可能违约时就要提前咨询相关专业律师帮忙处理,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