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公司融资决策的原则有哪些

  一、公司融资决策的原则有哪些

  1、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原则

  企业融资的目的是将所融资金投人企业运营,最终获取经济效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在每次融资之前,企业往往会预测本次融资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最终收益,收益越大往往意味着企业利润越多,因此融资总收益最大似乎应该成为企业融资的一大原则。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实际上在融资取得收益的同时,企业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对企业而言,尽管融资风险是不确定的,可一旦发生,企业就要承担百分之百的损失了。

  2、融资规模量力而行原则

  融资规模的确定一般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一)资金形式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形式主要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发展资金。

  固定资金是企业用来购买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和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的资金,这些资产的购买是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需的,但是这些生产必需设备和场所的购买一般会涉及较大资金需求,而且期限较长。

  (二)资金的需求期限

  不同的企业、同一个企业不同的业务过程对资金需求期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高科技企业由于新产品从推出到被社会所接受需要较长的过程,对资金期限一般要求较长,因此对资金的需求规模也大,而传统企业由于产品成熟,只要质量和市场开拓良好,一般情况下资金回收也快,这样实际上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少。

  3、控制融资成本最低原则

  提起融资成本这个概念就不得不提起资本成本这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也是比较容易被混淆的两个概念。

  资本成本的经济学含义是指投入某一项目的资金的机会成本。这部分资金可能来源于企业内部,也可能是向外部投资者筹集的。但是无论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何处,企业都要为资金的使用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不是企业实际付出的代价,而是预期应付出的代价,是投入资金的投资者希望从该项目中获得的期望报酬率。

  而融资成本则是指企业实际承担的融资代价(或费用),具体包括两部分:融资费用和使用费用。融资费用是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使用费用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的股息、红利,发行债券和借款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则融资成本的构成不同。从一般意义上讲,由于**企业自身硬件和软件(专业的统计软件和专业财务人员)的缺乏,他们往往更关注融资成本这个比资本成本更具可操作性的指标。

  4、遵循资本结构合理原则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来源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其中债权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在企业资本结构的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企业融资时,资本结构决策应体现理财的终极目标,即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假定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企业价值可根据未来若干期限预期收益的现值来确定。虽然企业预期收益受多种因素制约,折现率也会因企业所承受的各种风险水平不同而变化,但从筹资环节看,如果资本结构安排合理,不仅能直接提高筹资效益,而且对折现率的高低也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为折现率是在充分考虑企业加权资本成本和筹资风险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能使企业资本成本最低且企业价值最大,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积极性的资本结构,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降低资本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强求低成本,而不顾筹资风险的增大,因为这同样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5、测算融资期限适宜原则

  企业融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企业究竟是选择短期融资还是长期融资,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融资成本和等因素。

  从资金用途来看,如果融资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由于流动资产具有周期短、易于变现、经营中所需补充数额较小及占用时间短等特点,企业宜于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如果融资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这类用途要求资金数额大,占用时间长,因而适宜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如长期贷款、企业内部积累、租赁融资、发行债券、股票等。

  从风险偏好角度来看,管理者有稳健型、激进型和保守型三种类型,不同风险偏好的管理者,所作出的决策也是不同的。

  6、保持企业有控制权原则

  企业控制权是指相关主体对企业施以不同程度的影响力。控制权的掌握具体体现在:控制者拥有进入相关机构的权利,如进入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或监事会;能够参与企业决策,并对最终的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有要求时,利益能够得到体现,如工作环境得以改善、有权参与分享利润等。

  7、选择融资方式最佳原则

  企业在融资时通常有很多种融资方式可供选择,每种融资方式由于特点不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影响也会反映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上。

  企业融资通常会通过以下途径给企业带来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壮大了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了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从而增加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其次,通过融资,能够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最后,通过融资,能够增大企业规模和获利能力,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根据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比如,通常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融资,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资金,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极大提高。再比如,企业想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尤其是与较为知名的国际金融机构或投资人合作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样就可以迅速被人们认识,无形之中提高了自身形象,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这种通过选择有实力融资合作伙伴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做法在国内也可以运用。

  8、把握最佳融资机会原则

  所谓融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

  二、我国企业融资过程中会遇到的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主要会遇到以下几种风险,希望企业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将其考虑在内,进行综合分析。

  (一)政策风险

  一般而言,由于甲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甲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甲企业不能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和及时的调整,将会给甲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进而影响到甲企业的发展。例如,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行业,企业就难以为继。又如,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市场上资金的供应减少,受此影响,甲企业通过市场来筹集资金的风险增大。要么融通不到资金,要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数量减少,这又进一步增大了甲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利率风险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在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是市场化的,利率的高低由市场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市场利率的任何变化都会给资金的供需双方带来影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业拆借等一部分市场的利率已经放开,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越来越大,国家利用利率杠杆来调节经济,商业银行也利用利率浮动权来调节经营,降低风险。当国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需要调高利率时,企业特别是甲企业将面临融资方面的利率风险,融资成本将增加,融资将变得艰难。从近几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来看,商业银行对国有大企业贷款的利率上浮范围较小,而对甲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范围较大,这无疑增加了甲企业融资的成本。由于甲企业自身的特点,为了减少逆向选择和降低道德风险,商业银行要么直接提高对甲企业的贷款利率,要么提高其贷款的隐含价格(如增加担保和抵押等),要么设置更高的贷款条件,这又使得甲企业的资金成本进一步增加。可见,利率风险对甲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

  (三)经营风险

  由于企业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依存性较大,因而企业除对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外,国家经济制度安排,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都将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那些经营不佳、销售渠道不畅、竞争实力不够或难以实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的企业往往首先受到市场的冲击。而经营风险的增大又使企业的经营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更难满足市场融资的条件,融资更加困难。

  (四)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缺乏和管理环节薄弱,人员素质不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够,产品研发的技术力量有限,对市场的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由于管理上的种种缺陷,致使企业的后劲不足。高开业率和高倒闭率是企业的主要特点,从而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介入非常谨慎。在我国,企业5年淘汰率近70%,30%左右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长潜能,七成左右发展能力很弱,能够生存10年以上的企业仅占1%。因此,企业无论是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面临诸多融资障碍,融资风险往往很大。

  (五)诚信风险

  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资本空壳、核算混乱,有的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恶意偷税、产品低劣,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企业板上市的琼花涉嫌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成了众矢之的,生物未上市先预警,股份有重大信息披露被遗漏,新和成涉嫌违规、造假等。相对于大企业的信息公开化和低成本信息的可得性,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很难通过一般渠道获得。因此,银行要向企业提供贷款,投资人要向企业进行投资就不得不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或投资人的贷款和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能否融通到资金,能融通到多少资金,增加了企业的融资不确定性。

  (六)评级风险

  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融资资格、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在我国,企业在信用评级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评级机构。现有的对企业的评级只是债权人自己建立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指标,它的针对性、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并不是很强,因而对企业的评级结果往往是偏低的,这使得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此外,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实力弱,负担不起国内外权威评级机构的费用,要么因信用级别低失去融资资格,要么需加大融资成本。

  三、我国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发展机遇

  1、由于企业融资机会是在某个特定时间出现的一种客观环境,虽然企业本身也会对融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但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努力寻找与投资需要和融资机会相适应的可能性。

  2、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性,为此,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3、企业在分析融资机会时,还必须要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