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婚庆服务消费中的“甜蜜”陷阱

  今年是结婚办喜事的大年,婚庆服务市场也迎来了消费高峰。目前,婚庆服务市场良莠不齐,不法商家为牟取不法商业利益设置消费陷阱,使消费者权益受侵害。对此,消费者如何才能有效提防婚庆服务消费中的“甜蜜”陷阱,加强自我保护?上海市消保委在此给您支几招。

  一是选服务保持理性。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因此许多消费者在婚庆服务上花费大多很慷慨。部分婚庆公司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耍起了“先低后高”的价格伎俩。他们把司仪、摄影、摄像等组成“服务套餐”对外销售。先用所谓的“低价套餐”来揽客,事后再层层加码,积极“建议”消费者服务“升级”,让消费者选择所谓的“豪华套餐”、“贵宾套餐”等,以此来抬高价格。对此,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选择婚庆服务前最好做些“功课”,或通过网络搜一搜相关贴子,或向“过来人”“取点经”等。同时,在确定服务内容时要从自身需求出发,多一份理性,不要一味跟着经营者的“思路跑”。

  二是订合同写清内容。从婚庆服务投诉情况来看,婚车晚点、司仪迟到、仪式混乱、摄影摄像质量差等问题是投诉热点。对此,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签订婚庆服务合同时要问清服务细节,还要把口头约定写入书面合同。比如:对于婚车的问题,消费者应当向经营者问清车辆的型号、颜色、数量、服务时间等,并把这些情况写入书面合同。同时,消费者还要与婚庆公司约定违约责任,这样即使发生纠纷,也便于依据合同维权。

  三是不轻信夸大宣传。目前,部分婚庆公司为了促销,在对外宣传上存在夸大其词等现象。比如,一些婚庆公司对外宣称,自家的司仪是“金牌司仪”、“首席司仪”等。实际上,这些“抬头”都是婚庆公司“自封”的。对此,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婚庆公司的夸大宣传。消费者要选择具备营业执照、相关人员持证上岗的婚庆公司,他们的信誉度相对较高。如果消费者欲聘请所谓的“金牌司仪”,最好要求与该司仪面谈,看看是否名副其实后再作最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