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切勿让快递物流沦为犯罪帮凶

  近年来,网购的繁荣推动了快递业的发展,但快递业在为人们带来便捷、高效生活同时,也被少数犯罪分子盯上,成为他们实施犯罪的工具。

  物流快递犯罪呈三大特点

  借助网络实施犯罪且多用虚假信息。泰州市办理的40件该类案件,无一例外均借助网络,或通过QQ、网络电话进行联络,或通过购买假身份信息注册支付宝等,且交付快递物流时多使用虚假的身份信息和地址。一旦交易成功,双方的联系方式、账户等不再使用。靖江市检察院2015年年初办理的张伟非法持有枪支一案中,张伟先用QQ与对方联系,通过支付宝进行支付,而对方的支付宝账号信息则系使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

  犯罪手段隐蔽且多样化。犯罪分子利用快递物流实施犯罪,除了隐藏其真实身份之外,往往对违禁品进行伪装:将物品藏于看似密闭、无法打开的物件内;将物品化整为零,拆分成多个零部件并混杂于其他物品之中。

  跨区域合作且分工日趋精细。犯罪分子通过物流快递可以轻松实现跨区域乃至跨省作案,为避免被公安机关查处,有的犯罪分子在制售假药时,购买原料、机器设备的地点,以及生产地、发货地均不同。如海陵区检察院今年办理的1起生产、销售假药案中,何某夫妇俩先从湖北、河北等地购买假药原料,再发给四川的陈某进行包装,通过刘某拨打网络电话向全国各地的目标患者进行销售,并委托快递公司邮寄药品、收取货款。

  打击犯罪需多措并举

  落实全方位的“实名制”。要从源头防范和减少此类犯罪,必须实现网络交易、移动通讯卡买卖以及快递收寄等全方位的“实名制”。对每一单业务,均要求客户出示本人身份证,利用终端设备采集人员身份、地址、物品等信息。将采集的信息上传到公安部门的监管平台,便于公安机关对可疑人员和物品进行研判。

  严格执行开箱验视、单据保管等规定。对居住酒店、在车站广场投递等无固定地址的客户、初次投递的客户要求严格检查。对单据等资料的保管实现电子化处理,便于办案部门准确、及时搜索或者识别出作为证据使用的单据。实施“黑名单”制度,监管部门对疏于安全监管的企业采取定期通报、吊销营业执照等惩罚性措施。

  加强硬件配置和人员管理。快递企业要严格执行将于今年9月施行的《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加大硬件投入,配备安全验视设备,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加大对快递员的监督。

  加强外部监管的力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快递物流企业的准入进行监管,交通部门则对货物托运实行检查措施和流程标准化,同时加强对途中货物的检查,而邮政部门则对快递物流行业的日常运营管理进行指导和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