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餐饮消费法律知识

  一、餐饮行业潜规则不能不知

  (一)特殊收费太特殊。最低消费100元,包间费388元,服务费10%……,这是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的特殊收费项目。按照《消法》规定,餐馆单方面规定的“最低消费、包间费、服务费”等特殊收费,企业必须在店堂公开并明示收费的项目和标准,否则,就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遇到这种情况,若消费者不主张、不抵制,久而久之,这些特殊收费就成了餐馆的惯例,消费者不付也不行了。这样的“潜规则”存在不少,为时已久,消费者受害不轻。

  (二)餐具消毒费太离谱。目前,不少餐馆额外收取餐具消毒费。法律上,保障消费者的用餐安全,是餐饮经营者本身应尽的法定义务,其中,用餐安全应当包括食品、环境、餐具和服务人员健康等多个方面。但目前,不少餐饮经营者外包“餐具清洁、消毒”业务,最后把这笔费用赤裸裸地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还从中再赚一笔钱,实在是太离谱。

  (三)免费茶太缺德。据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最近披露说,餐厅免费赠送的茶水大多是“垃圾茶”,不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而且灰尘多,消费者饮用前应仔细鉴别。据了解,“垃圾茶”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茶场陈茶翻新时筛下的碎末,实际上就是“下脚料”,有人专门收购,卖到一些茶叶批发市场或茶叶店,再流入各家小饭店。向消费者提供这样的免费茶是不是太缺德。

  (四)禁止自带酒水太霸道。消费者自带酒水,酒楼、餐馆要收几十甚至上百元的开瓶费。开瓶费收费项目及标准,没有在店堂、餐桌或餐牌上明示,却在账单上暗地里增加出来,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不是太霸道。

  (五)打折不给发票太无理。商家竞争上要赢得主动,常常会出台一些办法,如一些火锅、餐饮店常推出打八折的做法来吸引顾客。但结账的时候,商家又附加了条件:打折就不能索取发票。这种做法在业内已经司空见惯,一些自费的消费者为了省点钱,也只好就范。

  (六)纸巾、小食收费太无情。在外就餐,消费者一坐下,服务员便送来纸巾、小食和茶水,让你感觉他们很热情。其实不然,这些都要收费,只是消费者不主动问,服务员一般都不会说明,餐牌上也大多不明示收费的项目和标准,这样的收费无情可言。

  (七)稻草当作海鲜卖太可耻。目前,餐馆、酒楼销售包扎类海鲜大部分连同稻草一起称,把稻草当作海鲜卖,这已是行业的潜规则了。

  二、餐饮消费陷阱不可不防

  (一)时令价玩你。海鲜、家禽、高价疏菜类,往往标时价,消费者不事前咨询,很容易掉进结账随意定价的陷阱。

  (二)优惠券套你。现在,有不少餐饮店为顾客提供“吃多少返多少”的代金券,但当下次顾客就餐出示代金券时,店方会以“这种券只能在一天中的某个时段使用”、“这种券只对特设的某些特价菜有用”等理由搪塞,并指着背后印好的“使用规则如有改动,恕不提前通知”、“本券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等字眼来解释,让顾客吃哑巴亏。

  (三)调包计骗你。一般而言,饭店都会将消费者选购好的海鲜,让消费者当面验证,然后再拿到厨房进行烹饪,但在一些信誉不太好的饭店,却暗中使用调包计。消费者吃到的并非当初所选的。

  (四)海鲜计量耍你。海鲜计量常见的作弊猫腻有:一是无影脚。在电子秤脚下垫一块塑料泡沫,秤放不平,水平珠倾斜了,就会缺斤少两。二是掉包计。商贩先不将盘放在电子秤上,此时秤上显示为零,等消费者挑选好时再按上单价数字,迅速放上盘,按“开始计算”键时,秤上显示的数字实际上是连盘带物一起计算的。三是“耍太极”。商贩将商品猛地扔进秤盘,产生的冲击力在瞬间使秤的计量数字突然加大。四是障眼法。在电子秤前堆放物品,使消费者看不清字幕;或者将电子秤放在身后或柜台里,让消费者难以看清。

  三、餐饮消费提醒不能不记

  (一)小费收费要问清。目前,大小餐馆在茶位、纸巾、小食、服务费等项目上的收费不尽相同,这样的收费已成为潜规则,所以消费者就餐时一定要问清。

  (二)对折扣和代金券要警惕。折扣和代金券本质上也还是“羊毛出自羊身上”。消费者对折扣、代金券的使用时限、范围、条件等限制性的条款,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要太相信商家的优惠宣传。

  (三)特殊收费要明白。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最低消费”进行有效规范,但是,经营者要做到提前告知和合理收费。如果经营者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或结帐时才告知,消费者可拒绝支付,并可向工商部门或消委会反映。

  (四)定年夜饭要细心。多数家庭或单位在预订年夜饭时,只与商家约定总价及菜肴道数与品名,而每道菜肴的价格、规格、重量等关键性要素,比如是小盘、中盘还是大盘,并没有以书面的具体形式约定。一旦发生争议,权益受损的消费者由于拿不出确凿证据,纠纷便难以解决。

  (五)对春节糖果和果盘收费要当心。春节期间,无论是早晚茶市,还是饭市,开桌时服务员马上端来一盘喻意“大吉大利”的糖果盘,收费不菲,动辄几十上百元。建议消费者当场了解收费情况,不需要的,可马上拒绝。

  (六)对计量猫腻要提防。海鲜等计量类菜肴,消费者应与服务员当面挑选和称重。同时,消费者要注意商家会用低价格吸引顾客注意,回头再从秤上“找补”。消费者如对秤不放心,最简便识破的方法是,可利用事先称好的手机或钥匙串等随身物品来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