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有哪几类,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如何处理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有以下的几种类型: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

  1、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2、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发生上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程序及办法如下: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必须在过失行为发生后的1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当事人协商解决中,医方是解决后7日内履行报告义务,需鉴定的由双方共同委托鉴定。鉴定费由双方协商预交和承担。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并应当进行医疗事故判定或移交医学会鉴定、鉴定费由医方负担。

  2、尽管当事人可以据此申请处理,但申请后应适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程序。当事人申请处理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先在10日由审查,决定受理后方才判定或移交鉴定、鉴定费由申请人预交,不构成医疗事故的,由申请人承担。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医疗事故纠纷发生即可以起诉,医疗事故的诉效时效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