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强制执行制度建设需要理性借鉴

  制度借鉴和移植必然要求移植的制度能够异地存活并发挥积极作用。要研究制度移植存活的可能性和规律性……在强制执行制度的借鉴和移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民事执行工作的特点,充分考虑法院和民众对新制度接受的可能性,充分考虑所移植的制度与传统法律文化的融合等因素,对他国制度进行适当处理或改造,使其充分接触我国“地气”,适应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归根结底体现为制度的现代化。助推各项制度的现代化将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制度建设应当以问题为导向

  制度建设应当以问题为导向,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检视当前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和执行工作,多年来我们殚精竭虑,念兹在兹,致力于解决而始终未得到根除的执行难问题,自然成为必须关注的焦点。我们曾试图通过强化执行人员的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精神解决执行难,但当“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成为常态,当“零点行动”、“年三十蹲守”的舍命付出收效甚微时,我们意识到,执行人员秉公执法、无私奉献固然重要,但执行难是各种“社会综合征”在执行领域的集中反映,仅靠个人或者群体的努力,没有制度的保障,难以撼动其难根困基。针对执行难的成因,我们多年来在其他方面也采取了很多对策,但效果同样不尽如人意。实践证明,执行难最终需要从体制、制度和机制层面加以解决。也可以说,要彻底根治执行难,就要努力实现强制执行制度的现代化。

  不是什么样的制度都能够济其功、成其事,也不是什么样的制度都能解决执行难问题。过去在民事强制执行领域也有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由于本身的缺陷,没有能够或者说不足以解决执行难,因此,必须进一步形成有效的、优良的制度,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有效的制度从何而来,优良的制度体系如何确立?路径无非两条:一是认真研究现实问题,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二是学习、借鉴前人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验,借“他山之石”作为攻玉之手段。当前尤其必须登高望远,认真总结前人和他人的经验,广泛借鉴国内外一切有利于我们优化强制执行制度的成果。不少国家已有几百年的法治传统,在民事强制执行方面,经过长期执行实践的积淀和淘汰,凝结了丰富的经验,闪现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制度借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制度借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制度本身一般都具有复杂的结构,因此,制度借鉴的前提条件是对他人相关制度进行全面、精准、深入和深刻地分析与把握:第一,要全面把握制度的整体内容,不能知道了一翅一爪,“拿着鸡毛当令箭”,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第二,要精准的把握制度的内涵,对制度本身缺乏精准把握或生吞活剥,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谬种流传,失之千里;第三,要深入把握制度的背景,要把握该制度与其具体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土壤之间的关系,把握各制度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还要深刻把握制度的运作规律,要把握制度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把握制度在不同国情和环境下的适应性,发现其发挥作用的规律性。

  吃透国情是制度借鉴的另一重要条件。制度借鉴和移植必然要求移植的制度能够异地存活并发挥积极作用。要研究制度移植存活的可能性和规律性。正如我们移植一棵树,仅仅把树从其他地方挖过来只完成了第一步,还要对新植地的土壤、气候进行分析,科学施肥、浇水,才有可能让移植树木存活并茁壮成长。在强制执行制度的借鉴和移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民事执行工作的特点,充分考虑法院和民众对新制度接受的可能性,充分考虑所移植的制度与传统法律文化的融合等因素,对他国制度进行适当处理或改造,使其充分接触我国“地气”,适应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

  在制度借鉴的方法上,某些零星制度配件可以奉行“拿来主义”,直接为我所用,但大多数制度能否借用,还需要做“制度群”的考量。一个制度得以生存并发挥作用,往往与其他制度相伴相生,互为依托。比如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退出制度往往和破产制度互为表里。美国近些年每年受理破产案件在250万件以上,不存在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难退出的问题。而我国每年破产案件才两千件左右,符合破产条件却又无法退出执行程序的却在几十上百万件以上。在研究设立我国的无财产案件退出制度时,仅仅借鉴美国的案件退出制度,不结合其破产制度通盘考虑,效果肯定与初衷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因此,借鉴他国的强制执行制度,不仅要研究强制执行制度本身,破产制度、保险制度、司法救助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等等与强制执行密切相关的制度都应该纳入视野,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从而找到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设计。

  一国强制执行法律制度本身是一国基于强制执行理论研究和强制执行实践经验的充分表达。

  推动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积极变迁、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仅需要法律工作者戮力同心,而且需要广大社会“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我们建构现代化的强制执行制度,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希望读者朋友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够应用这本书的内容,借鉴他国执行制度的优点,思考如何完善我国强制执行制度等问题,并积极参与我国强制执行制度的建构,共同推进我国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尤其是推动我国强制执行法的早日出台,这是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