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中国摩天大厦建筑狂热

  中国过去30年经济腾飞,各大城市兴起一股争建摩天大厦的风气,用以展示“惊人”的“经济成就”;据统计,中国兴建摩厦的数量与速度惊人,现时全国兴建中的就超过200座。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厦封顶。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厦总数将超过800座,比现今美国总数还要多4倍。

  不过,内地近2年开始收紧银根信贷,地产吹起寒流,开始酝酿摩厦泡沫的大危机,北京和广州两地有一些工程项目就迟迟未开工,武汉的“世界第三高楼”更要降价求售。业界警告,摩厦需要庞大投资,回报期长,一旦资金链断裂,各地争相抢建的“地标”随时变成烂尾“墓碑”。

  节前两天,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仍无停工象,入夜后灯火通明,该楼现正以每七天起一层楼的速度“增高”,大楼总高度预计632米,目前已盖至50层。

  该大厦建成后外观像“龙飞上天”般以螺旋型上升,主体118层,可容纳5万人,其高度将取代目前内地第一高楼,同是位于陆家嘴、总高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预计2014年建成,落成将为世界第二高楼,仅次于阿联酋的“杜拜塔”。

  上海中心高不胜寒,根据内地去年6月发布一项有关“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统计显示,现时内地兴建中的摩天大厦(152米以上)总数就逾200座之多,相当于美国当今的摩厦总和。

  地方高官一味要高

  全球正在施工的124栋摩天大厦,中国佔了53%,未来将剧增至87%,其中八成大楼将在内陆一些小城市轰立。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为争建“第一高楼”,近年内地多个城市暗战不休,在摩厦狂热下,连二、三线城市甚至乡村也扬言要建世界高楼。人口不足100万的广西防城港市,就计划兴建528米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高度超过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一向被视为中国最穷的省份贵州省,省会贵阳市于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总量刚破1,000亿元,为展示有关经济成就,该市未来规划最少要建17座摩天大厦,其实贵阳的GDP,在全国城市排行榜,前70名亦不入,但建摩厦的数量却全国排第五。

  “一些城市将摩天厦当作现代化的必然标志,因为地方领导就是喜欢‘高’,其他不管,所以在设计和审批上,这种地标性建筑尤其要符合领导口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匡晓明说出中国摩厦极易获批的原因。

  高速兴建质量难保

  美国着名的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上世纪末设计出当时中国第一高楼、420米高的金茂大厦,该事务所中国区总监周学望回忆称,当时官员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要“88层”。

  近年地方政府的目标则更趋明确:“世界最高可以没有,但区域最高必须有。”在此风气下,各省市竞相争高,例如大连东港商务区在建518米的“东北第一高楼”;昆明东风广场在建456米的“云南第一高楼”;刚刚动工的武汉绿地中心要建成606米的“华中第一高楼”。

  负责摩天楼排行榜研究的专家吴程涛说,城市之间为了争高,会派人去相邻城市刺探情报,偷窥动工后的“基坑”,因为基坑落实了,意味实体高度不能再变了,有的城市就会等到其他城市的基坑落实后再临时变规划,以图高过别人。

  “有城市为了讨好领导,还提出希望建筑高度要和市长的生日相合。”吴程涛说,其摩天楼研究报告发布后,接到不少电话,听得最多的就是:“你算漏了几座,否则我们的排名就会更高。”显示各城市极紧张自己的排名。

  长沙巨无霸建筑吓人

  中国除了最高,还有最巨大的建筑物;上月初,湖南长沙市宣布不与邻近城市比高,而是比大,开土动工兴建一座名为“万家丽国际商务摩尔”的建筑物,该建筑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呎,比世界第一高楼“杜拜塔”更大。

  这个全球最大单体建筑地上26层,地下三层,设有158部电梯,顶楼还有可容纳250架直升机起降的空中停机坪。整个建筑如同一座城市。该建筑由万家丽集团董事长黄志明投资兴建,造价50亿元,但因佔地太大,惹来连串争议,不过,市政府当局却认为该建筑最能代表长沙新地标。

  拔地而起的摩天楼见证了中国奇迹,也令人忧心。首先是安全问题。美国建成一座摩天大楼至少要10年,而中国只要4至5年。高速之下,隐患增多,例如消防不完善,地面下沉,大风雷击等。上海网友把高楼林立的陆家嘴称作“玻璃雨”高危区。例如去年国金中心半年内发生4宗玻璃幕墙爆裂事故,其中一次,大厦46层玻璃掉落,砸烂街上停泊的50多辆私家车,幸无人伤亡。

  此外,更大的问题可能是因资金紧张而烂尾,或租金回报低,造成亏本经营。吴程涛说,兴建摩厦资金最少要100亿以上,美国高度排名前50位的摩厦,仅有16座来自地产物业公司,其余全来自零售、汽车等超级企业;而中国内地前50位摩天楼中,有六成由地产公司投资。

  “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摩天楼发展模式,意味建成后出租运营压力不大,企业自身能消化一部分,而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摩厦,目的为出售出租,将来必面临巨大租售压力。”

  摩厦热或拖垮经济

  事实上,由于资金收紧,已有高楼显露危机。例如武汉绿地中心不得不将旗下其他楼盘半价出售,以腾出资金盖高楼;广州去年批出600米高的钻石大厦,至今尚无地产商接手,因为20年才能回本。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讲师宋刚解释,随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提高,其建造及维护成本会呈几何级数量增加,导致回报周期拉长,风险变高。

  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劳伦斯(Andrew Lawrence)1999年提出“摩天大楼指数”即“劳伦斯魔咒”,他发现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的前后,往往是大厦建成,经济衰退。

  “建设狂热是超额信用的征兆。”劳伦斯认为,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会催生大型项目,但过度投资和金融投机也相伴而生,当泡沫严重时,政策就会转为紧缩来应对危机,这使得摩天大楼的完工成为政策转向与经济衰退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