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人的生理因素

  1、感觉和感觉器官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器官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能够感受机体内外变化的一种组织或器官,有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等。

  (1)视觉

  ①视觉的功能和特征空间辨别、视野与视距、暗适应和亮适应、对比感度、视错觉、视觉运动规律等。

  ②视觉损伤在生产过程中,除切屑颗粒、火花、飞沫、热气流、烟雾、化学物质等有形物质会造成对眼的伤害之外,强光或有害光也会造成对眼的伤害。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约为106cd/m2。直视高亮度光源,会引起黄斑烧伤,有可能造成无法恢复的视力减退。低照度或低质量的光环境,会引起各种眼的折光缺陷或提早形成老花。

  ③视觉疲劳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和精细作业的工作者,由于长时间看近物或细小物体,睫状肌必须持续地收缩以增加晶状体的白度。这将引起视觉疲劳,甚至导致睫状肌萎缩,使其调节能力降低。长时间在恶劣的光照环境下工作,会引起眼睛局部疲劳和全身性疲劳。

  (2)听觉

  (I)听觉特性

  ①人耳的可听范围一般人的可听范围是20~20000Hz,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感受的上限逐年连续降低。听觉的灵敏程度还可用听阈来衡量。听阈指在某频率下,仍能够听到的该纯音的最小声级的分贝数,也称为听力。

  ②方向敏感度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先后和响度差别克判定声源的方向。由于头部的掩蔽效应结果造成声音频谱的改变。靠近声源的那只耳朵接收到形成完整声音的各频率成分;而到达较远那只耳朵的被“畸变”了的声音,特别是中高频部分或多或少地受到削减。

  ③听觉的适应和疲劳听觉适应和视觉适应相比,所需的时间短得多,而且很快恢复,所以难于觉察出来。听觉疲劳发生在声音长时间连续作用以后。这时由于听觉适应,感受性显著降低。这种听觉感受性的降低和适应不同之处在于它不能很快恢复。

  ④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成为掩蔽效应。由于人的听阈的复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掩蔽去掉了以后,人耳的效应并不立即消除,这个现象称为掩蔽残留。

  (3)嗅觉、味觉和肤觉特性

  ①人的嗅觉人的嗅觉感受性很强。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深处,主要局限于上鼻甲、中鼻甲上部的黏膜中。嗅觉感受器可受气体中的化学刺激,嗅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适应较快。对某种气体适应之后,对其他气味仍很敏感。影响嗅觉感受性的因素有环境条件和人的生理条件。温度有助于嗅觉感受,最适宜的温度为37~38℃。清洁空气中嗅觉感受性高。

  ②人的味觉味觉和嗅觉器官担负着一定的警戒任务,因为他们除在人体沟通内、外部的入口处。味觉感受器是分布于舌的表面、咽的后部、腭及舌头上的味蕾。舌尖对甜的感受性大,舌尖和舌侧对酸的感受性大,而舌根对苦的感受性大。

  ③人的肤觉肤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作用后产生的一种感觉,肤觉感受器分布于全身体表。肤觉可分为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很难将他们严格区分。

  2、疲劳人体内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不能维持平衡,在作业过程中由于不断消耗能量,从而引起作业者作业能力下降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

  (1)疲劳的特点疲劳可能是将身体的一部分过度使用之后发生的;疲劳不但使作业能力降低,也有作业意志减弱迹象;人体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而不会留下损伤痕迹;单调作业容易引起疲劳;从有疲倦感到精疲力竭,感觉和疲劳有时并不一定同步发生;与心理、生理因素及环境、社会因素、生产设备技术因素有关;人对疲劳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2)疲劳的分类按疲劳的原因分,有生理性疲劳;心理性疲劳;按疲劳所发生的部位分,有精神疲劳、肌肉疲劳、神经疲劳,这三种疲劳,是由规定的作业内容引起的,精神作业引起第一种;肌肉作业产生第二种;神经作业产生第三种;按疲劳的程度分,有一般疲劳;过度疲劳;重度疲劳。

  (3)疲劳的产生动机能影响人的情绪和心境,调节人的工作态度,影响疲劳的产生、积累和恢复。每个人的总能量是相对稳定的,每天都在根据需要层次和优势动机的水平进行分配;分配给工作任务的能量值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疲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