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中俄经贸应创新

  中俄沿边地区经贸合作是中俄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平台,沿边合作的发展对于中俄区域合作的整体水平与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俄贸易规模最高年份不超过600亿美元,2010年仅为554.5亿美元,这与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潜力很不相称。而且,更值得关注的是,多年来,中俄贸易基本上是一种用制成品换资源的模式,结果导致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贸易规模上不去及贸易摩擦日益凸显。由此,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中俄沿边地区经贸合作要实现战略升级,必须要创新双边合作模式。

  跨国连锁加工模式

  所谓跨国连锁加工,就是在俄投资的中国企业利用俄罗斯资源加工成半成品,然后出口到中国边境城市的保税区,加工成最终成品,再返销到俄罗斯市场。

  近年来,俄罗斯对资源性产品(如原木、矿石等)出口征收出口关税,以限制资源出口。如果把俄罗斯的资源加工成半成品,向中国出口,一方面可以规避俄罗斯的出口关税,降低中国企业的进口成本;另一方面,半成品进入中国边境城市的保税区也可不缴纳关税,待加工成最终成品后再出口到俄罗斯市场。

  目前,在中俄边境的最大过货口岸――绥芬河市已建成了综合保税区,在绥芬河市和东宁县都建立了出口加工园区,这为实行跨国连锁加工模式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东宁县的一些境外企业已经开始按照这种模式开展“两国加工、双向出口”的加工贸易活动。初步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模式不但可行,而且有效。此外,笔者还认为,如要在沿边地区扩大这种模式范围,还需要在中俄边境另外两个较大的国家级口岸――黑河市和满洲里市建立保税区。

  原产地转换模式

  近些年来,不但欧美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大量涌入设置了各种非关税壁垒,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也对中国商品的进入实行各种限制性甚至是歧视性措施,原产地为中国的商品几乎成了一种“原罪”。

  笔者认为,要摆脱这种局面,就需要把“中国制造”转换成“俄罗斯制造”,具体路径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建厂,利用俄罗斯资源和中国的劳动力、资本、技术设备等生产制成品,一部分在俄罗斯市场销售,另一部分可销往独联体国家、日本、韩国和欧洲。这种模式一方面可避免中俄贸易摩擦和俄罗斯对资源出口的限制,同时也可实现中俄之间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组合;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变成“俄罗斯制造”,商品的原产地实现了名正言顺的转换,从而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独联体市场、欧洲市场和日韩市场。

  2010年东宁县华信集团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政府合作,在该边疆区的莫戈伊图伊区建立了俄罗斯国家级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区主要是招揽中国企业入驻,利用俄罗斯当地资源和从中国进口的半成品、零部件生产汽车、农机、家电、家具和纺织服装等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市场、独联体市场和欧洲市场。在该工业园区,中国企业可对当地的原油、矿石、木材进行加工后返销中国市场和东亚国家市场。

  笔者认为,华信集团通过在莫戈伊图伊建立的工业园区,可实现中国对俄出口商品的原产地进行合理合法的转换,如果这种模式获得成功,将对中俄沿边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封闭性自由贸易区模式

  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是中俄经贸合作的大趋势,但在这一目标尚未实现之前,中俄两国可在边境地区共同建立封闭型自由贸易区,即在中俄边境两侧选择特定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区域内实行自由交换,免除进出口关税,人员进入互免签证,由中俄双方共同商定管理规则和经营范围。

  目前,在中俄边境的绥芬河口岸已经建起了“一区跨两国“的绥(绥芬河)――波(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在中俄边境线上,中方让出1.5平方公里土地,俄方让出3平方公里土地,目标是共同建立一个人员和商品自由出入、货币自由兑换、企业自主设立的封闭式自贸区。目前,区内基础设施、商业中心、交易中心、旅游娱乐设施及人工湖景点等第一期建设目标均已完成并已开始正式运行;二期目标是划出38平方公里土地,建立产业区和住宅区;三期目标是把整个绥芬河市都纳入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严,封闭运行”模式。

  除此之外,中俄两国正在通力合作,积极协商和筹划在“大黑瞎子岛”(即乌苏里岛)建立封闭式自由岛方案,其性质与上述所说的封闭式自由贸易区完全相同。从实践角度看,无论是中俄合作在边境地区建立封闭式自由贸易区,还是建立自由岛,关键是要解决两国人员自由进入和封闭管理问题。目前中俄两国正在协商双方人员进入区内的互免签证问题,一旦实现突破,封闭式自由贸易区模式就将成为推进中俄沿边经贸合作的新动力。

  战略联盟模式

  这里所说的战略联盟是指,中国企业在对俄贸易和对俄投资方面,应与俄罗斯经济实力强、商业信誉好的行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包括俄罗斯的大型国有企业,建立起战略联盟关系,共同推进中俄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

  多年来,我国在俄经营和投资的企业,喜欢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不但不愿与本国企业联手,也很少与俄罗斯企业结成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结果是有些企业不断遭遇挫折,有些企业甚至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而不得不打道回国。

  对此,笔者认为,俄罗斯的市场潜力和投资潜力都很大,但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比较复杂,俄罗斯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中国企业要成功进入俄罗斯市场和进行战略性投资,非常需要与俄方的相关企业建立起战略联盟,充分发挥中俄企业的各自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发俄罗斯市场和扩展在俄罗斯的投资。中国企业虽然有资本、有技术、有人才,但有些关键的经营环节和重要业务领域非常需要与俄罗斯企业进行合作。有些投资和开发领域中国企业很难进入,需要与俄罗斯企业联手进入;对于俄罗斯政府的有关规定、规则及有关部门的管理与检查等,中国企业有时很难应对,需要借助俄方企业进行沟通和化解。俄罗斯的社会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俄罗斯的市场管理并不规范,加之政府官员贪腐现象严重,经贸政策多变,因此,与俄罗斯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是进入和开拓俄罗斯市场,扩展和深化对俄投资合作,规避和减少在俄经营风险的可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