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什么叫法定继承方式

  法定继承指的是依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和继承顺序继承。取得法定继承资格的人是法定继承人。在我国,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产继承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时才能继承。

  《民法典》对法定继承的规定如下: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条【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胎儿预留份】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条【既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遗赠时税款和债务的清偿】既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遗赠的,由法定继承人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法定继承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以所得遗产清偿。

  1、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

  2、法定继承具有限制遗嘱继承的特点。

  3、法定继承中的继承人是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确定的。

  4、法定继承具有法定性、强行性。

  5、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赠可以并存。

  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2、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3、遗赠抚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由扶养人负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该方式主要出现在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下。

  4、法定继承,即在上面三种情况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顺序。

  如果同时出现2种以上的继承情况,在这4种继承方式中,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遗赠,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