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产业结构调整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多维审视

  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里程碑意义源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反映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因此,从多维视角审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具有启迪思维的意义。

  理论视角:产业结构调整与知识产权的逻辑关系

  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第二条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在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拥有相当规模的知识产权为前提。结构优化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龙头,效益为中心,管理为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传统产业水平;产业升级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由技术创新带动的新产业,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在总产出中的比重。这两者都依赖于技术进步。只有技术进步,才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才可能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是技术上的小改小革,或者局部地区生产效益的提高,并不能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只有技术创新达到一定的程度,并且其成果受到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能够引起整个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更新、质量改善,相应扩大对其他行业产品的需求时,产业结构的改变才是可能的。

  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步骤,而知识产权则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段数字发人深思,世界上每生产4台电脑,有一台就是在中国江苏生产的,但是每台只能赚10个苹果的钱,因为硬件上英特尔要抽走一部分费用,软件上微软要抽走一部分费用,我们赚取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倘若发达国家将许可我国企业使用的知识产权抽走,将加工或装配基地转移他国,在中国剩下的将只是没有任何生机的厂房、设备和大量闲置的劳动力。目前中国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专利和知名品牌,只能沦为一个“大加工厂”,有“中国制造”而无“中国创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就必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一方面,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撑。在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往往就是看其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质言之,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赋予创新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创新成果享有专有权,为科技创新提供激励机制,能够保持创新工作的良性循环;知识产权制度使创新成果权利化、资本化,是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知识产权制度有效地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从而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创新环境。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不能成为资源耗费型或技术依附型国家,而应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靠知识产权兴国。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在此关头,引导我国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品牌战略”,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财富。但知识成为财富的条件是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途径,是知识产权的摇篮;创新成果又通过自主知识产权得以体现。

  发展视角:产业结构调整中知识产权的核心作用

  从自我发展视角审视,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表现为由传统农业向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资本密集型行业、最后再向知识密集型行业转移,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这一工业化进程中,知识产权势必成为当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构建。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中,最容易为消费者所青睐的就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即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的知名度彼此相得益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意味着产品越先进和前卫,越会为消费者所喜爱,从而会进一步提升该产品所使用的品牌的知名度;产品所使用的品牌的知名度越高,产品就越畅销,产品的附加值越多,就会为厂商带来更多的利润,为进一步技术创新奠定基础。此正所谓知识产权在结构优化中的魔力所在。国外诸多知名企业的成功无不都是对知识产权这一魔力的充分应用。这些企业往往最先掌握有关核心技术,并迅速将其产业化,以此抢占市场,获得“第一桶金”。待市场成熟后,便将这些技术转让给其他企业,技术转让费用就成为其获得的“第二桶金”。而自己再通过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去抢占新的技术制高点,进而占领新的市场,如此循环反复,步步领先。相比之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我国企业为其所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付出了沉重代价:美日企业共同组成的标准联盟对我国DVD企业的专利诉讼、欧盟对我国温州打火机厂实施的技术壁垒,以及日本摩托车企业组成的对华“打假团”等不胜枚举。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众多行业和企业缺乏能够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缺乏核心技术的专利和国际知名品牌。鉴于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就必然是知识产权,即企业必须通过自主创新,以知识产权为战略武器,打造核心竞争力,拉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外部环境审视,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一定程度上限制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永远处于滞后地位。因此,我国的结构调整不能不关注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其高新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必然要发展知识产权战略,以维持其新兴产业的垄断地位,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仅是迫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而且也是出于我国长远发展的考虑,我们必须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一方面,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多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可利用自然资源日趋枯竭,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步履维艰。另一方面,中国的钢铁、制鞋、纺织、服装、玩具、手机等制造业的产品数量居世界前列,被国际社会称作“世界加工厂”,但是我们的“软肋”在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我们从这些产品中非但没有取得应得的收益,而且处处受到发达国家的制肘。可见,中国不能走过去那种拼资源、拼劳力的的发展道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驾护航,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产业,是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战略视角: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做的知识产权工作

  从战略的角度审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知识产权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认清制订产业结构调整中知识产权战略的形势。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易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资产、财富,知识产权是最重要的财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很多国家都认识到,未来全球竞争实质上就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近年来,知识产权不仅被很多国家视为科技问题、经济问题,乃至于重大的政治问题、国际问题。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升到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看,我国的传统产业数量大,固守原来的产业优势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应当适应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重视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在这方面虽然我们的路很长,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期间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势头、巨大的市场潜力、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比较良好的基础设施,加之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的经济运行环境,已经成为吸引各国企业大规模抢滩登陆的重要因素。日本制造业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准备在今后几年内将生产线移往海外,而其中70%以上的企业将中国大陆作为首选基地;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日益看好中国市场,有的甚至制定了新世纪中国策略;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企业也在中国积极寻求投资合作的机会,中国企业逐渐融入全球经营网路。中国巨大的供需市场同时为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等技术贸易提供了无限空间,并且中国势必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战略重地。

  第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注重发挥知识产权战略的引领作用。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知识产权战略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比如,知识产权战略强调技术创新,那么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促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产业、产品和品牌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首要工作。再如,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那么加强科技发展规划布局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制度研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保护制度,积极扶持知识产权代理、信息服务、资产评估等社会中介机构与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正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又如,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在对外经济、技术贸易中注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策略占领国际市场,形成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竞争优势,那么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品牌在海外商标注册的保护力度,促进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和信息传播,也是当前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真正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必要环节。

  第三,促进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也是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要求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一方面,我们应当有比较健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政策体系。比如我们应当积极做好与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法制环境;针对当前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应用脱节的现实,应当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核心,构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运用的政策与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在知识产权产业化过程中积极增加财政投入,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等。另一方面,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需要加强促进产业化的基础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和保护体系。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倡导建设的“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工程,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信息畅通的,服务内容完备、管理规范的专利技术交易平台,对推动我国专利技术的充分实施,加速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再如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努力造就一支促进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也是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一方面,可以围绕重点领域,扶持一批重点优势企业,加强专利技术孵化基地建设,进而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比如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业及产品,充分利用技术、品牌、标准、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手段,打造竞争优势,进行产业化示范。

  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刘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