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艺术品市场高处不胜寒,高价入市三思而行

  在股票、房地产、黄金、原油、矿石和农产品等全球资产市场持续飙升的同时,艺术品市场也不失时机地参与了这场21世纪初的盛会。但在锋芒毕露之余,也开始出现一些高处不胜寒的迹象。据路透社报道,“艺术品市场研究”编撰的指数显示,最顶尖的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今年之内上升了50%。如果从1996年的低谷开始计算,11年间则上涨了三倍。“艺术品市场研究”1985年推出的系列指数,被业界公认为是衡量全球艺术品市场及相关市场价格走势的权威指标。泡沫总有其色彩斑斓的表象。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仍是热火朝天。10月中旬全球两大拍卖行成绩斐然。佳士得在伦敦举行的三场当代艺术拍卖会总成交1.35亿美元,创其同期同类伦敦拍卖会总成交额之最。苏富比在伦敦的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会成交额达到7070万美元,更夺其同期同类欧洲拍卖会之冠,岳敏君的《处决》还以600万美元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售价纪录。培根《开灯的男人》虽拍出了1627万美元高价,但在佳士得的估价表上只属中游;几件赫斯特的作品售价低于预估;沃霍尔和巴斯奎特的一些作品甚至流拍;苏富比的拍卖会上,赫斯特一幅高估510万美元的画作居然未能成交。投资者的狂热似已有所收敛。■剩余资金的“蓄水池”也许有人会说,物以稀为贵,稀缺性就足以构成艺术品价格狂飙的理由。但艺术品毕竟不是必需品,11年间300%的涨幅,反映出背后一个重要因素:热钱泛滥。如此繁荣的景象,不是一朝一夕造就。全球长期低利率的环境,刺激大量资金寻找去处,与股市等金融市场关联度相对较小、又有其独特之处的艺术品,更成为分散风险的投资选择,热钱涌动的投机标的。有人形象地将艺术品市场形容为剩馀资金的“蓄水池”。业内人士透露,就在并不远久的过去,一幅画作若是五年内二度待拍,基本上会被视为卖不动的烂货,拍卖行甚至都不会接手。现在的情形大不相同。投机客要的就是尽快出脱,他们不知道或者根本不在乎作品的来历,也不关心与上一次拍卖有多少时间差。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东京资产泡沫破灭导致日本人夺路出逃、并酿成全球艺术品市场大萧条之后,随着财富阵脚的转移,一批批新的买家孕育而生。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将本土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暴露在国际视线之中,更催生了出手阔绰附攀风雅的俄罗斯寡头、中东油商、亚洲富豪。大有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在艺术品市场指点江山的气概。■拍卖行股价大幅波动今年稍早,苏富比和佳士得各自公布上半年营收创下新高,比上年同期增长近一半。但在7-8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暴之中,苏富比股价仍随大市狂跌了三分之一。虽然随着次贷风波的暂时平缓,苏富比股价出现反弹甚至创下新高,但倘若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来临的迹象,投资人的信心恐怕要再遭打击。尤其要指出的一点是,艺术品市场与其它金融市场走势相关度近年来愈发紧密:股市、楼市带来的财富效应带动艺术品市场的火旺;反之亦然。但这种关联通常滞后几个月。Iris Murdoch曾在《黑王子》一书中这样写道:“好的艺术品道出的是真相,确实是真相,或许是惟一的真相。”如今,这个惟一的真相也许就是泡沫,至少是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俄罗斯巨富和亚洲新贵竞相追逐的领地。只要是泡沫,就必然会破灭,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即将登场的纽约拍卖会将是下一个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