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中国海上人命救助年将达快速救助目标

  8月28日电中国正在大规模地加强海上救助打捞力量的建设,到2010年,海上人命救助实现快速救助的目标。

  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8月28日在此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上表示,海空立体救助体系建设是交通部“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办成的六件大事之一。

  他介绍说,今后中国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海上救捞力量的建设:

  救助船舶力量建设是海上实现快速救助的基础。中国救捞全系统将优化增配新建各类救助拖轮,基本建成大、中、小型救助船相配套,快速和高速相结合的专业救助船舶体系。在重点保障海域和重要干线航道,缩短通常天气海况下的机动力量应急到达时间。

  空中救助力量建设是海上快速救助的主力。今后将加强飞行队和航空救助基地的建设,增加救助直升机,使空中救助力量覆盖到每个重点海域,扩大海上救助半径,在重点海域逐步实施夜间救助。

  救助基地是海上救助的保障。中国救捞全系统将逐步形成大、中、小型救助基地相配套,重点海域、事故多发区域全方位覆盖的救助基地布局。配置高速救助艇,由各基地独自组织指挥执行近海50公里人命救助任务。加强救助分队应急抢险打捞便携设备等装备建设,实行昼夜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担负协助其所在行政辖区及周边地区的应急抢险救助救灾任务。

  此外,中国还将通过加大投入,抓紧建造和引进一批先进设备,使救捞系统海上抢险救捞能力和应对重特大溢油污染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徐祖远表示,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建起沿海立体救助体系,应急救助整体装备水平和运行效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渤海湾、长江口及舟山、台湾海峡、珠江口、琼州海峡,通常天气海况下,机动力量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90分钟。在距岸50海里以内的重要干线航道,通常天气海况下,机动力量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150分钟。

  中国国际救捞论坛由交通部救捞局主办,已成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救捞专业学术交流平台。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记者徐兴堂吴登峰王洋)作为培养国家战略军事力量——潜艇部队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摇篮,海军潜艇学院无疑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学校。然而,在它的教室里和训练场地上,却时常见到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听课或者训练。

  这些外国学员是来自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的官员或技术人员。他们在这个军事学院接受的并不是军事知识教育和训练,而是为世界和平发展服务的各种水上知识和技能。

  新华网海口8月18日电(记者赵颖全)记者从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获悉,18日上午,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助直升机成功地救助了一名患急性阑尾炎的越南渔民。

  据了解,8月17日23时,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三亚站接到救助信息,一艘越南籍“DN90152”渔船在距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150海里海域作业时,船上一名船员突发急性阑尾炎,腹部剧烈疼痛,情况十分危急,急需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