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调价需先获得消费者信任

  下个星期四,深圳就要举行天然气的价格听证会了。虽然听证会这种形式看起来很民主,可是,在深圳的各大网站,大家还是对天然气的涨价方案弹多赞少。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价格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对多数家庭而言,天然气涨价之后,每月增加一二十块钱的开销,绝对数字并不可怕。大家真正感到困惑的是,我们如何才能相信燃气集团提供的数据和理由,也就是说,如何消除不信任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要小看这种不信任,只要信任的基础不建立,多好的制度都是白搭。纵观整个世界,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的价钱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敏感,但越是发达国家,越是有一套成熟的办法来消除公众和企业之间的不信任。

  最有效的办法首推竞争。现在,全球最流行的燃气定价模式当数从英美起源的结构分拆模式。具体的做法是,把天然气的生产、销售、运输、配送分拆开来,把生产和销售视为竞争产业,任何企业都可以进入。而高压管道的运输和城市管网的配送则被视为自然垄断行业,往往是一家企业专营,政府对管网的定价通常要进行干预。在这种体制下,居民直接向燃气公司购买服务,燃气公司向管道公司支付租金。由于每一个城市都有多家燃气公司竞争,所以,不用政府干预,不用价格听证,用户就能享受最实惠的燃气价格。这种做法,消费者的意见最少,政府的麻烦也最少。

  如果没有竞争,那就一定要透明。在一些市场规模不大的地方,为避免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政府会采取特许专营的模式,由企业垄断经营。比如香港的燃气和电力供应就是如此。但是,专营制度有一个前提,就是专营的企业必须非常透明,只有透明,才能不透支政府信用。以香港的电力供应为例,全港电力由中电和港灯两家公司划片专营,政府和两家公司签有《管制计划协议》,允许企业按照净资产利润率13.5%的标准制定电价。如果赚得多,多赚的钱就要存入专户,以丰补歉或是回馈用户,只有连续两年达不到利润水平,企业才可以提出涨价。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这样的规定,企业“运作”的空间很大。但是,两家企业都是老牌上市公司,企业的治理相当透明,中电就在过去的十年中,创下连续九年不涨价的记录,真正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如果既没有竞争,企业治理也缺乏让公众信任的透明,应该怎么办呢?国外也有一些地方,用一种更为简单的价格挂钩法来解决问题。所谓价格挂钩法,就是公用事业的价格不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挂钩,涨不涨价,根本不看企业的财务报表,而只和一些最重要的经营成本挂钩,只要这些成本发生了变化,企业就可以按照事先制定的挂钩关系调整价格。就以天然气为例,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两条,一是天然气进货价,二是影响企业运营成本的CPI指数,如果这两项发生明显变化,企业就可以调整价格。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企业不透明,但挂钩的制度是透明的,挂钩的对象也是透明的,调价的结果也就相对公平。

  客观地说,价格听证会只是公用事业管理透明化、民主化的起点,而要真正让消费者满意,我们还要在企业治理和价格管理上下大功夫,如果我们不能在制度上先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其余的事情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