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无所不在的“成本”

  当下,经济社会把我们都逼成了“经济学家”。再粗心的人,也晓得用“成本核算”来指导自己的衣食住行。算起来,稀奇古怪的成本真不少。新疆的一个派出所,给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计算打架成本,把一拳一脚的伤人后果都折成“现钱”。据说,正是这么一本账,确保了一方平安。看来成本核算确实神奇,能让愣头青乖乖收起拳头。

  听说一位MBA,历时10年留学英、澳,耗费家财上百万元,终于拿到了日思夜想的学位。不料回国后求职无门,最后在京城某广告公司谋到一份1200元月薪的工作。这种亏本“生意”,足以引起各位家长的戒心:与其让儿女花费重金学屠龙之技,不如脚踏实地掌握实用本领。不客气地说,许多中国父母投入的教育成本,都打了水漂儿。

  油价只涨不落,大大增加了用车成本。司机不再像从前那般潇洒走一回。张师傅自嘲地说,现在踩油门就像绣花一般:这一脚下去是重是轻?真得掂量掂量。成本面前,人人平等。因而,城市里诞生出大批“拼车族”、“环保族”和“拒驾族”。

  置身法制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违法成本越高,越能吓住蠢蠢欲动者。所以,惩戒教育最好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懂得害怕和守规矩,一旦违反法律法规,必将付出不小的代价。教育孩子容易,教育大人就难了。年初讨论《食品安全法》草案时,有关方面曾将“遭遇不安全食品可获10倍赔偿”的惩罚性赔偿思路提到桌面。据中消协提供的数据,中国消费者维权获胜,目前每案得到的赔偿金平均为700多元人民币;在美国,这一数字是35万美元。当下食品安全状况“久治不愈”,上述这组对比数据也许是最好的反证。有识之士指出,惩罚性赔偿不应止于不安全食品,而应更广泛地进入任何一个消费领域、适用于任何一起消费欺诈事件。尽管变质食品、劣质手机、承诺缩水的房地产楼盘,其带给消费者的伤害也许程度不同,但性质却是一样的,是一种“恶意”欺骗。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把“10倍赔偿”放大到所有消费领域,巨大的违法成本必将使某些不良商人望而却步。因为他们也是人,也有惧怕之心。如果为了获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的话,那么悬在头顶“10倍惩罚”的达摩克斯剑或许会叫他们猛醒。

  还有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事实。最高法、最高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医生、教师利用职务便利吃回扣,数额较大的,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当然,“医生教师吃回扣入罪”只是一种刑罚手段,指望它彻底解决吃回扣乱象不现实,加上它本身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细化,如受贿多少才算“数额较大”、收受回扣与正当馈赠的界限如何区分等。然而法律人士称,这一司法意见最大的现实意义是:增加吃回扣者的犯罪成本,让他们有所顾忌,不至于肆无忌惮。

  毕竟,人不能太精明了,彻底沦为“经济动物”是可悲的。假如英雄人物计较见义勇为的成本,就不会冲到前面;有的维权人士和不法商人斗智斗勇,历经千辛万苦,打赢的却是“一块钱”的官司。他们的壮举说明,成本核算不是万能的。但从制约人性、稳定社会的角度看,没有成本核算又是万万不能的。做生意,不讲成本必遭失败;做人,不懂得避害规则,无疑将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