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违反什么原则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和【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扰乱、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4年3月15日)第四条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可以判缓刑,但要符合下列条件:即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

  (1)主观上对伪劣产品是否存在明知。如不知是伪劣产品而予以生产、销售的,由于其主观上不具有的故意,不构成犯罪。

  (2)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如果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以上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以犯罪论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特殊的情况应当除外。根据《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而不能以无罪处理。

  该《解释》第2条第3款规定,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