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12家公司2.3万名职工持股上市前遭清理,313亿财富易人

  自去年6月19日IPO重启以来,A股市场就开始了一轮前所未有的造富运动,特别是随着去年下半年创业板开板后,造富运动更是愈演愈烈,一日诞生7、8位亿万富豪已经是见怪不惊的事情了。

  不过在这场财富盛宴中,那些长期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甚至在企业创立之初立下汗马功劳的职工却成为了盛宴的旁观者。就以8月3日上市的郑煤机为例,上市首日暴涨57%,这让持有该股的创投及公司高管在短短两年时间就赚了超过10倍的利润,不过他们持有的股份实际上来源于郑煤机1800多名职工,如果没有2008年夏天的职工股被清理,这些职工就可获得近90亿元的财富。

  其实类似郑煤机1800多名职工与财富盛宴擦肩而过的例子还有很多,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一共有12家A股公司在上市前夕对2.3万名职工持股进行清理,从而导致313亿元财富从职工手中滑落。

  为什么要对12家公司的职工持股进行清理?被清理的股份又流入到了谁的手中?哪些人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整理数千页材料,希望为读者还原12家公司在上市前夜发生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概述

  12家公司职工股被清理

  “在上市前夕清退职工股的公司太多了,比如郑煤机、滨化股份、洋河股份、家润多、恩华药业、桂林三金等等……”某资深投行人士在谈到职工股被清理情况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

  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中,发生职工股被清理的公司多达12家,涉及人员达2.3万名。如果以这些公司上市首日的收盘价计算,意味着有313亿元财富从职工手中流向了公司高管、创投等各类投资机构。

  为什么要清理这些职工股,职工股又是怎么诞生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并没有发现对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特别限制。

  据多位投行人员介绍,清理职工股主要是因为2006年初新颁布的《证券法》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即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股东需少于200人。

  “当时为了防止IPO腐败等一些列原因,2000年中国证监会针对职工持股会持股问题出具‘复函’,认为职工持股会不具备法人资格,不应成为上市公司股东;而工会成为股东和工会的宗旨相违背,因此停止审批职工持股会及工会作为发起人或股东的公司的发行申请。”上述投行人士介绍。

  根据上述规定,对已上市公司再融资时,会要求发行人的股东不存在职工持股会及工会;对拟公开发行上市公司,要求发起人不是职工持股会及工会,同时还要求发起人的实际控制人不属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为了避免职工持股再度扩大,证监会在这个时候内部掌控的上市政策是发起人股东不得超过50人,然而50人的限制缺乏法律依据。”

  “此后,拟上市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慢慢被证监会放宽至200人,但是金融机构上市除外,于是一些城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历史上就形成了大量的职工股。最后,2005年修改《证券法》《公司法》时,由于这两部法律并没有限制发起人的人数,于是在证监会推动下,将200人的限制加入法律当中,2006年两部修改后的法律正式实施。”

  所以,企业想要上市就必须清理职工股。

  不过令人玩味的是,当年12家公司大面积要求职工入股的原因,多是筹集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或者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把职工效益与公司效益联系起来。如2000年原湘西金矿(现辰州矿业)改制时,为了筹集资金发展生产,湘西金矿决定向员工募集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然而在上市前夕,为了达到上市条件,12家公司开始大量清理职工股,把股份转让给创投、公司高管等少数人。就在这些创投、高管在短时间内享受财富增值的同时,长期为公司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职工却成为了旁观者,无缘享受最后的果实,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