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中企需规避海外并购风险

  刚刚进入2011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情就开始集中爆发,并购的触角不仅涵盖传统的能源资源领域和资产设备收购,更指向了技术升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份以来,国内企业披露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超100亿美元,这相当于去年全年国内企业海外并购金额的四成。

  然而,和这股海外并购热潮极不和谐的是,众多高管对境外投资缺乏了解,国际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的进程。调查数据显示,82%的中国高管认为,缺乏境外投资管理经验是中国公司海外收购面临的最大挑战;仅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具备整合并购企业的专业知识。

  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并购潮

  “自经历金融危机后,中国与西方的经济金融关系处于一个新的开端。中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在历史机遇下积极进行全球经济扩张成为大势所趋。”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峰会暨《中国境外投资指南2011年版》媒体发布会上,全球多位资深金融及法律专家与中国知名企业家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2月10日,中国石油宣布,拟以54亿加元(合54.3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下属的峻岭油区50%资产权益。合作双方将按各出资50%投资比例,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加大开发力度,提升天然气产量。

  同日,烟台万华母公司万华实业集团宣布,以12.63亿欧元获得东欧最大异氰酸脂生产商宝思德96%的股权。

  2月22日,鞍山钢铁集团宣布,鞍钢日前联合英国斯坦科集团在英国成立鞍钢英国控股公司,正式收购英国USS加工中心2/3的股份,实现对该中心的主导控制。

  2月23日,北汽集团对外宣布,以约3100万欧元(合约人民币2.8亿元)成功收购瑞典威格尔变速箱厂的全部设备装备及技术文件。

  加上传闻光明食品集团欲以17亿欧元(合23亿美元)并购法国酸奶企业Yoplait公司50%股权,2月份国内企业海外并购金额超过100亿美元。这相当于去年全年国内企业海外并购金额的四成。商务部今年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资本海外并购238亿美元,2009年该数据是192亿美元。

  相对于市场调研机构的统计数据,商务部数据显得保守了很多。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57起,披露金额达294.19亿美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111.1%和249.9%。普华永道1月17日发布《2010年企业并购回顾与前瞻报告》则显示,过去一年中,中国海外投资并购总量达到创纪录的188宗,较2009年增长30%;金额从2009年的约300亿美元增加到超过380亿美元。摩根大通2月22日发布的《2010年企业并购市场动态》报告称,去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额达700亿美元。

  这些市场调研机构普遍预测,2011年中国企业出境并购数量和金额将会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

  安永2月17日发布的“资本信心晴雨表”调查显示,随着企业信心恢复,经济逐渐复苏,国内和海外并购活动蓄势待发,35%的中国受访公司表示预计在未来6个月内在新兴市场展开收购活动,而表示有相同计划的全球受访公司比例则为31%。

  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公布的《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6%的中国企业计划在未来3年进行跨境收购活动,这一数据也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金砖四国中,印度企业期望进行跨境收购的意愿最高,为40%,中国紧随其后。

  普华永道企业并购服务合伙人李明表示:“中国海外并购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企业竞争力正逐步加强,有能力‘走出去’吸收消化经营不善的外国公司。”

  李明称,之所以做出这一判断,是因为中国新的5年计划将在多个方面对中国海外并购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包括:国内产业的整合及重组、优化使用境外投资以及加速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同时,中国对资源、引进高科技技术的需求,以及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经验的积累等因素,都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海外并购的发展。

  以技术和市场为导向的并购逐渐增多

  在经历过去两年的快速发展后,分析人士认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今年将进入新阶段,表现为并购领域更加广泛,以技术和市场为导向的并购逐渐增多。

  普华永道《2010年企业并购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资源行业仍在中国海外并购中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在采矿、金属以及化工等原材料行业,中国海外并购数量达67宗,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而去年金额最大的一笔中国海外并购――中石化71亿美元认购西班牙雷普索尔巴西子公司40%股份,也发生在资源行业。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并购服务合伙人卢玉彪分析称,之所以资源行业的并购项目最多,是因为中国需要确保资源的供应,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海外并购正从单一的资源领域向其他行业拓展,尤其是在中国国内经济转型、谋求以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中国公司开始对海外成熟市场的机器设备、汽车制造等行业进行投资,并投资高科技行业,以寻求引入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海外并购案公布数达到24项,较2009年并购数量增长一倍。市场和技术为导向的并购正在重新成为海外并购的重点。

  “中国公司正逐步关注对海外高科技行业的并购,中国买家希望通过引入高科技促进经济发展。”谈及去年中国海外并购的新趋势,普华永道企业并购服务合伙人李明表示。

  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国内地300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被问及未来3年企业进行收购的目的时,中国企业将扩展企业规模(85%)、拓展新市场(79%)和获得新技术或成熟的品牌(75%)分别列在了前3位。

  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合伙人刘东东表示:“当宏观经济和财务状况有所改善时,企业将目光从生存问题更多地转向策略性增长,而并购也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期望拓展新市场、获得新技术和成熟的品牌,因此当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时,对收购的意愿也大幅增长。”

  摩根大通大中华区并购部门负责人顾宏地表示,中国并购市场的趋势是,在2010年海外收购中不仅能源资源类的量保持在一定规模,传统工业和技术类其实也有非常多的海外并购交易,同时考虑国内获取自然资源的控制权,增强生产型企业面向海外资源供应商的谈判定价权,以及获得长期稳定的大宗商品供应,避免市场波动等因素,预计将来资源业是中资企业跨国并购的青睐行业,但同时目前增长最快的消费品、医疗保健、零售行业,将会吸引来自全球范围的投资者参与。

  “在未来的对外收购交易中,获取资源和引进技术与相关品牌将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力。”顾宏地说。

  数据还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但日本正在成为中国公司热衷的投资目的地。2010年,中国公司宣布在日本进行16宗并购交易,中国成为继美国、澳大利亚之后,并购数量第三多的国家。

  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刘二海此前曾透露,中国企业目前热衷于并购日本公司以谋求技术能力。这似乎预示着国内企业海外并购逐渐回归理性。2010年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平均市盈率为15.45倍,比2008年的18.77倍有较大幅度下降也证实了这一点。

  海外并购须提防各种风险

  如同那句著名的“警世恒言”――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走出去”海外并购,同样有很大风险。

  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010年并购报告统计,有超过50%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未取得成功。探究其中失败的原因,30%来自于并购战略失误及并购目标企业的情报调查疏忽,17%为并购具体策略不当,剩下的53%则是企业整合存在风险。

  德勤中国区执行合伙人谢其龙讲了这样一个让他感到后怕的经历。在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BearStearns)身陷困境,引起了中国企业的兴趣。一家中国公司同意以10亿~20亿美元的价格投资该公司。谢其龙代表的是贝尔斯登公司,当时中方企业未带任何顾问就来了,来了之后就达成了协议,同意出价20亿-30亿美元。幸运的是,他们在转账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就在等待批准之时,贝尔斯登公司破产了。“之所以说他们是幸运的,指的是他们没有为此损失一分钱。”

  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这么幸运。2009年中铝并购力拓失败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一案,就足以给所有企业至为深刻的教训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不久前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称,由于中国企业太缺乏对外投资及跨国经营的经验,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便迅速形成角色转换,无论有多么强的风险意识都是难于全面防范的。更何况在现实中,中国企业的某些境外并购项目往往或因风险防范意识太差,或因措施不得力,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很显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中国企业若要成功进军海外,必须在几个关键领域有所进展,比如:调研并详尽了解目标市场、听取专业建议、文化换位准备、交流能力、内部架构改组、明确的营销和品牌战略、利用媒体的能力等,中国公司的海外扩展需要学习一整套新规则。”在中国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峰会暨《中国境外投资指南2011年版》媒体发布会上,英国Longtail(长尾)出版集团总裁詹姆斯·皮耶斯(JamesM。R。Piesse)对中国企业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负责投资与重组业务的合伙人徐敏说,在海外并购中,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经验丰富,但中小国企和民企就没有这么多的经验了,通常会遇到很多棘手问题。比如,在巴西就有这样的例子,他们在替中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期间,发现出售方根本没有出售资产的资格,于是立即停止了公司并购交易。但一些投资者因为未能尽早与专业机构合作,因此犯下了不少错误。

  一位海外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企业海外并购中经常被忽视的重要一点是并购之后的整合过程,而这往往是影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时候文化的差异会对并购整合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他举例说,几个月前,中国银行在瑞士日内瓦开设一个办事处,雇佣了瑞士、法国、英国的员工。中方希望尽快开展业务,而国外员工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权利――要享受生活,即使完不成任务,他们也不会加班。“这对于中方的管理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长远看来,只能与当地的合作伙伴以及咨询公司一起来解决这些难题。”

  业内人士也指出,跨国并购涉及将不同管理水平、资产状况乃至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而中国企业管理者国际管理经验不足,往往引发并购完成后不能很好地对并购对象进行整合。

  多数分析人士表示,全球经济复苏日益明晰,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时机,尽快补足短板,利用海外并购进行产业升级和进行全球市场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