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食品安全了吗?

  2009年以来,包头市全面推开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工作,抽检结果定期公示。公示名单上,不单有合格者,更毫不客气地列出不合格者。由此,包头市成为自治区12盟市中,第一个开展食品安全监测抽检结果在大众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的盟市。

  面粉是白点好,还是黑点好?牛奶是喝品牌,还是打散装?这些看似简单却牵涉民生的问题,是老百姓拨打我市食品安全热线时无数问题中的冰山一角。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食品安全触动着老百姓最敏感的神经,更成为政府首要树立的一道民心工程。

  为了解开百姓食品安全之惑,2009年以来,包头全面推开了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工作,市政府下拨专项资金100万,对全市范围内涉及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测抽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农牧局、卫生局等五局联动,对全市1275个批次的食品进行全面抽检,抽查结果按季度通过《包头日报》予以公示或曝光。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公示名单上,不单有合格者,更毫不客气地列出不合格者,给百姓一个明明白白的答复。由此,包头市也成为自治区12盟市中,第一个开展食品安全监测抽检结果在大众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的盟市。

  85%以上的合格率,

  百姓饮食安全可以放心

  从前三个季度的抽检结果来看,包头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水平较好,合格率达85%以上,老百姓基本可放心食用。其中,蔬菜、鱼、肉、鸡蛋抽检合格率为100%;酱油、醋、饼干、火腿肠抽检合格率为90%;餐具合格率为100%;冷冻饮品抽样合格率不高,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标。此外,卫生部门对前两季度抽检不合格率较高的油条、豆制品、粉条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复查,抽检样品17批次,合格率已达100%。

  抽检结果公布后,社会反响很强烈。一些存在问题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照《包头日报》公布的不合格食品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薄弱环节的管理。采访中记者不仅看到老百姓保留抽检结果加以对照,更是听到群众朴实的反应:吃穿住行,吃是第一位,政府这样的举措,直接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使我们真实感受到政府对社会的关注。

  1275个批次,

  摸清食品安全现状

  从前三个季度抽检情况来看,整个食品安全抽检设计很科学,特别注重从民生、实际两个层面入手,在抽检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季节性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比如第一季度,加强对节日品种的检查,查出了酱腌菜和油条的问题;第二季度,集中关注生产加工领域,使得豆腐和粉条小作坊粗放式生产经营带来的问题浮现出来;第三季度,抽检时令性冷冻饮品,使得冷饮的保鲜成为关注点。而每一个季度发现的不合格者下架退市,接下来的季度,还要进行二次或三次抽查,及时整改合格者被提上合格榜单,予以鼓励。

  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工作不仅大大增强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为老百姓消费做出积极引导,更为搭建我市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基本摸清了我市食品安全状况。

  接近80%的小企业和小作坊,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包头市农副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难度大;食品生产单位80%左右为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小加工企业,生产条件比较差,生产水平也很低;食品流通消费领域个体工商户居多,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农村牧区及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安全工作相对薄弱,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块“短板”。

  从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以来,食品安全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无论是监督管理,还是监测抽检,《食品安全法》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从过去单一地检查食品的真伪和有无过期等要素,到营养成分是否达标、包装是否合乎标准、是否存在有害细菌、重金属是否超标等必备要求,现如今的食品安全涉及面更广,专业性更强,而专业技术要求的提高以及庞大市场与监管力量不成正比的客观性则成为守住食品安全关的第二块“短板”。

  针对这些情况,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部门也表示,现阶段食品安全工作处在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有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明显特点,做好做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2009年包头市开展的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工作可圈可点。对于食品安全,政府敞开门说话的姿态大大提高了其公信力,更让老百姓在消费的同时不再雾里看花。据记者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工作和定期公布制度已被确定为长效机制,明年将在品种覆盖面、针对性方面进一步深化,从而主动为百姓呈现食品安全调查的真实情况,为“民以食为天”的百姓撑起一把“透明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