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土地出让金政策有哪些弊端

  一、土地出让金政策有哪些弊端

  在我国土地财政收入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土地出让金政策亦带来了多个弊端。

  首要的问题是短期行为导致的代际不公。地方政府在面临无自主权的财政压力下,往往采取将未来50~70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的做法,这不仅违背了代际公平的原则,还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当前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被打破,而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土地资源的有效性更是至关重要。

  二、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性

  土地出让金政策的第二个弊端是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性。

  由于土地出让金实际上是预收未来的土地使用地租,导致现任政府提前支取下一届政府的收入,形成一种对未来收益的透支。

  这种机制使得各届政府无法收益共享,引发短期化的土地收益行为和土地资源的滥用。

  此外,由于土地储备有限,随着土地所有权的不断出让,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将会锐减,最终可能面临无土地可卖的困境。

  三、巨额利益诱发的土地“寻租”

  第三个弊端是巨额利益诱发的土地“寻租”行为。

  地方政府在征地和卖地过程中,由于行政权力的绝对控制,存在滥用权力的风险。

  这种低价征地、高价出让的做法导致行政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巨额差价,激发了地方政府大量批地卖地的动力,并成为“寻租”行为的温床。

  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进一步导致权力和利益的滥用,从而引发腐败。

  过去二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土地成为地方政府的生财工具,农民地被预征后直接纳入土地储备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