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税收的权力

  茶叶是中国古人的饮品,人们刚开始饮茶,刚开始种茶采茶卖茶的时候,官府并无课税。但到了唐朝的德-宗时期,一个叫赵-赞的小人,也就是建议德-宗开征房产税的那个官员,便撺掇德-宗皇帝向茶叶课税,理由也十分动听:茶税开征之后,“遭水旱处,亦以税茶拯赡”,俨然是为赈灾筹集专项资金。当然,这不过是说词。茶税不但并没有给赈灾提供资金,茶税税负却越来越沉重,有关的法律也越来越严苛。长途贩运私卖茶叶的商人不论数额多少都被判处死刑,农民因无法获利,砍伐茶园歇业的,不但有罪,连当地的刺史知县都要受牵连。宋朝实行茶叶专卖,茶税沉重,茶农或者弃茶而逃,或者砍树抗议。当然,和唐朝一样,这样做的茶农面临的将是严厉的惩罚。因此,北宋知县张*定看到崇阳百姓因茶叶的厚利而可能导致榷茶的后果时,立即以粗暴的方式毁坏茶园,改种桑树,不但是为百姓着想,或许也是为自己准备后路。

  西方哲人说,税收的权力,是事关生死的权力。此言绝对不虚。汉*帝实行食盐专卖,通过加价或者加税的方法获得了暴利。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财政困窘,就在食盐上面打主意,捡起了汉*帝的老法宝,实行食盐专卖。主管税收的第五琦将原本一斗10文的食盐,增加100文,按110文出售。后来官府又多次提高盐价,原来每斗10文的盐价,涨到每斗370文。很多老百姓吃不起盐,便开始冒死走私食盐。而从唐朝开始的王朝对于走私食盐的处罚极其严厉,有法律甚至规定,只要贩卖私盐,不问多少,一律处死,比起今天贩卖海洛因的惩处力度还要大。但事实上,私盐贩子所走私的,不过是人们生活须臾不可少的食盐,他们的做法本质上是方便和造福百姓。但是,他们偷逃了官府的税收,因而难逃必死的命运。税收的重要性,远远在人们的生命之上。

  历史上官府要么专卖食盐,从中赚取高额利润,要么实行通商,在批发环节征收高于食盐成本数倍数十倍的重税。但是,官府这样做,也有很动听的辞藻:食盐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果官府不统一经营,则富商大贾垄断经营,人们就吃不起食盐。今天出版的众多中国财政史著作中仍然沿袭这样的陈词滥调。可是,历史的真相是,汉*帝实行食盐专卖之前,未见人们吃不起盐的记载;汉*帝之后到唐朝重新实行食盐专卖的近千年时间,也未见吃不起盐的记载。而在唐朝重新实行食盐专卖的时候,民间市场上的食盐每斗不过10文,算起来,并不比今天的食盐更贵。而唐朝实行食盐专卖后,盐价上涨数百倍,以后的实行专卖的时期,每斗盐曾有涨价到数两银子的例子。在此后的历史上,一旦国家财政困难,官府能够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给食盐加税加价。

  历史上苛重的盐税,使得很多人吃不起盐,很多人因为走私私盐而被处死,许多人因为缺少食盐而得病病死。

  在汉朝,老百姓要交纳一种叫做算赋的人头税。算赋是成年人即15岁到56岁的人头税,每人每年120钱。而小孩子交纳的叫做“口钱”,从7岁到14岁,每年每个孩子20钱。小孩子的人头税是专门交纳给皇帝,供皇帝享乐的。而到了汉*帝时期,这个皇帝好大喜功,把祖宗钱财山积的库房耗费得空空如也。他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后,就把征税的目光盯向儿童。原来7岁开征的口钱,他提前到了三岁。古代的儿童死亡率极高,大多孩子在换牙齿的7岁之前就死了,因此,将儿童人头税定在7岁起征,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汉*帝则改在三岁起征,并且每个孩子又加征3钱。

  这样的征收造成了什么后果呢?汉*帝后近100年的大臣贡-禹给当时的皇帝上书说,汉*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贡-禹建议恢复以前的7岁才开始征收口钱的制度。这个建议被皇帝采纳,但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恐怕也没有完全遵守皇帝的诏令。《零陵先贤传》记载说,汉末产子一岁,即出口钱,老百姓多杀死刚生下的孩子。一个叫郑-产的人为里啬夫,命令老百姓不要杀孩子,由他代出口钱,然后他向郡县和皇帝反映,终于除掉了这样的口钱,使很多人存活下来,于是人们把这个乡改名为“更生乡”。

  像张*定和郑-产这样的好心人,尽量利用自己的力量,从税收机器碾压的空隙中救活了芸芸众生,受到人们的祭奠纪念,实在是税收绞肉机中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