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房子只住不炒
今年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都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与以往有不同的表述,其中,“房住不炒”引起广泛热议。
“房住不炒”热了两会
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资、购房者信贷等方面。
这句话被简化为“房住不炒”闯进人们的生活,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进一步细化了政策逻辑。
“‘房住不炒’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转述为‘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住建部专家委成员张*铭表示,尽管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提到“居住属性”,但结合“房住不炒”的概念,可视作房地产调控思想基础的转变。
“房地产第一功能是使用功能,对GDP和税金的作用要建立在使用基础上,这是常识。”张*铭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以往“被GDP牵着鼻子走”的思路,正是过去十多年来调控成效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张*铭注意到,用来住的房子,已渐渐在消费者心里形成了共同印象“房价永远是涨的”,于是在风险投资面前踟蹰的人,往往最终仍把房子视作资金最合算的归宿,“这是神话,要点破”。
在李*林看来,由于投资性和投机性混淆,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一度被炒到“不正常”程度,而“房住不炒”切中要害。“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价格已渐趋稳,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是重点。”
“央行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央行新增贷款12.65万亿元,房地产贷款占了44.8%,几乎一半。全部贷款余额106.6万亿元,房地产占据了25.03%。”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中在经济界别联组会议中指出,资金过多地流向股市、房市、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已经造成了冲击,李*中通过调研发现,多省工业数据占比不超过20%,“房地产和工业各自占比的明显差异,发人深省。”
针对房地产的这组数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清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给出意见,“分类实施房地产金融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推进去库存。”
因城施策让一刀切的政策成为历史
“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不少代表委员注意到,与以往“一二线城市生病,三四线城市吃药”的情况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不同类型城市的房价开出了不同药方。
2005年,新旧“国八条”拉开调控房价的序幕,此后10年间,“国六条”、“国四条”等调控政策成为老百姓购房的风向标。
“那是一声令下齐步走的时候。”张*铭表示,房产过热需要调控的思想是正确的,但声势浩大地进行政策发布易带来弊病,因城市发展程度不同,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统一的号令中,走向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眼中的“冰火两重天”。
“上个五年计划后半期,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基本没有统一发布过政策。”张*铭注意到,因城施策正在发酵。
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火爆的楼市,被全国政协委员、**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保看在眼里,他表示,“现在市场上,有的房子签了协议之后,还没等住进去,房子已经被炒了好几次”。为此,他建议制订“T+N”年交易制度,即房子正常交易后购房者须在3至5年后才能进行第二次交易,以此遏制房地产炒作。
全国政协委员、**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印则建议建立房地产的长期限价机制。目前,不少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都实行了限价、限贷、限购的三限调控,但许*印认为,调控的核心机制应该是限价,而且是长期限价。
他在政协经济界别的小组讨论发言时表示,尽管一些地区已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但在土地拍卖时,依然出现地价不断高过房价的情况。
“面粉价格高过面包”是因为地产开发商对未来房价上涨依然有预期,长期限价可以冷却对房价上涨的热望。
但许*印强调了前提,“因城施策,甚至是一个城市不同的地区也要执行不同的政策,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建设标准进行限价”。
与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的“火爆”相比,三四线城市呈现了另一幅光景。
“宁夏很多地方一年半载也消化不了。”谈当地房地产市场,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齐*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他认为,推行部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保障货币化,可纾解消化高企库存。
而李*林给出的建议是,将已经由开发商加杠杆可能形成的风险分散化,由购房人、银行与开发商分担,激活几近停滞的现金流,或能取得“三赢”的结果,他表示,三四线城镇的地方政府债务、财政收支困难,多与当地房地产业开发建设及其销售进度直接相关,开发商杠杆率偏大则是深层原因。
他强调了一个预设的游戏规则,“享受低利率、低房贷、低按揭后,购房者加速购房,开发商必须承诺优惠时限内不得涨价”。
在张*铭看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产生波动时,采用的多是人工调控,“不赶趟儿。”他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提出,为克服人工调控弊病,需要一个自动机制在楼市异常波动(上升或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机制自动触发对冲,无需人工安排,“能灵敏、快速稳定房价,但不是长效机制。”
不变的棚户区改造
“需要土地制度、住房制度、税收制度和投融资制度多点统筹支撑。”贾-康对媒体表示,“治本”的方法一定要抓基础性制度建设,这也是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依托,“托底的部分一定是保障房”。
加强保障房建设,平抑民众对房价上涨的预期。
不少代表委员注意到,政府的决心已经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目前,城镇还有几千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要持续进行改造”。
报告指出,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邢*辉,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论述时表示,“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把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作为工作重点”。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胜曾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总量过剩、区域分化,7.2亿平方米的库存房中,70%分布在三四线城市。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12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095万平方米。12月26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高表示,推进去库存“取得重要进展”正是通过综合采取鼓励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发展跨界地产、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等多种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葵认为,如果从土地财政角度入手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惠及的群体还可扩大。在他看来,房地产的“根”是土地财政,建议地方政府留出一定比例的土地财政收入,用以购置或控制一批房源,进行长期定向出租,可稳定预期。
“政府控制土地,也控制相当一部分建好的房子用以出租,从而调控市场。”李*葵说。
新加坡、香港的模式受到李*葵推崇,他表示,香港60%的居民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房中,他就是其中之一,“在香港5年,我都住在政府的房子里,保障房不都是为贫困人群所建,实际上,也让大量公务员和老师不用受房价之苦”。
要实现该目标首先要转变地方政府“卖地,不愿长期持有物业”的观念,如此可逐步让“房住不炒”成为现实,如果政府手中有房源和房产投入市场,可适当对冲一下因市场房源不足导致的上涨预期,“不像现在,手中无米心中发慌”。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此前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的回调,一直是单边上涨,造成价格越来越高,同时带来金融风险因素的增加,现在是慢慢尝试寻找平衡点,希望寻找到长期的、促进市场稳定的一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