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青铜文化与审计渊源

  在中国审计博物馆“古代审计史陈列”部分,展陈的史颂鼎、格柏簋、史颂簋、五年琱生簋、卫盉、应监甗和散氏盘等一系列铭刻着神秘纹饰的古代青铜重器,与审计思想的起源、审计制度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始于夏代,繁荣于商周的青铜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的发现和使用,既是华夏文明启始的标志,又是审计文化的发端。我国古代青铜冶铸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中国审计博物馆《大禹杀防风》的雕塑群像,再现了审计起源于“会稽”的故事。盛世铸鼎,夏朝青铜器铸造技术业已成熟。大禹“禹铸九鼎,天下一统”的历史传说,标志着贡赋(税收)制度建立,会计、审计文化悄然萌发。

  青铜器传递、保存了古代的审计信息,显露了那个时代审计思想和审计制度体系的雏形。在“监官的审计”部分,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应监甗”,概述了“监官”代表周王对各封国诸侯进行监督,督促其按王朝规定的时间和标准缴纳贡赋的职责。在“官计审计阶段”,“格伯簋”、“卫盉”等青铜器铭文介绍了贵族间进行交易土地,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律手续,重新登记。凡登记在案的田地,都经过勘查、统计。参与田地转让活动的司徒、司马、司空(司工)等官员,亦负责相关田土数量、勘察情况、转让情况的监督,兼有相应的审计职能。

  铸造在青铜器上有关审计内容的铭文,不仅体现了统治阶级对审计监督高度重视,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文化。在“史官的审计”部分,西周时期的“史颂鼎”62字铭文,记载了周朝史官史颂受周王之命监察和核验苏氏新送到成周的进贡物资,以供宫中使用的情况。“散氏盘”357字铭文,讲述西周诸侯国夨氏与散氏之间围绕土地分配问题发生纠纷,经周王调解后将双方参与勘察、确定地界和办理交付手续的人员、过程以及誓词和成约铭刻在铜器上,作为永久凭证。散氏盘铭文反映了西周时期土地转卖移交和监督制度,是研究西周中晚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珍贵资料,同时《散氏盘》的铭文也是风格突出的金文书法名篇,其书法浑朴雄伟,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总之,中国审计博物馆展出的古代青铜器只是浩瀚青铜世界的沧海一粟,但是件件青铜器闪耀着的绿色文明之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人文,是古代审计思想萌发的不朽渊薮,为我们研究和揣摩古人律动着的思想脉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