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大调解”,促大和谐

  “相逢一笑泯恩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和优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我区大胆探索实践,通过建立“诉调衔接、警调衔接、交调衔接”的“大调解”机制,进一步扩大调解范围,不断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大和谐。

  “诉调衔接”——心手相握

  日前,梧田街道市民徐某与段某、诸某发生房屋租赁纠纷。去年,徐某把房子租给诸某,而诸某又转租给段某,徐某要求收回自用,段某声称装修投入几十万元,双方剑拔弩张。段某为外省人,某亲友聚集了几十人前来助阵,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恶性群体事件。经调解员明法析理,劝导促和,最终达成调解补偿段某21万元的协议,双方握手言和,互致歉意。这是我区建立“诉调衔接”机制的成功例子。

  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户籍人口41万,外来人口87万元,成为我省外来人口第二大区(县)。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各种利益冲突和摩擦不断出现,社会矛盾更加复杂。2009年9月,区人民法院首次在三溪、梧田人民法庭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即“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挑选10名优秀法官担任调解员,负责做好调解委员会日常联络、工作指导等事务,选聘6名专职调解员分驻两个人民法庭,从而搭建起了司法系统与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的便捷平台。

  这种“诉调衔接”,即在基层法庭设置人民调解室,将部分来院起诉的纠纷,在正式立案受理前,经征得原告同意,分流到调解室先进行诉前人民调解,或在诉中委托调解,提高社会纠纷解决效率。一年多来,两个调委会共收案298件,调解成功192件,调解成功率为65%,案均用时3天,解决标的额808万元,申请调解协议112件。经调解成功的案件无一件反悔,且均能百分之百自动履行。

  “警调衔接”——纠纷化解

  日前,梧田街村两村民发生争执,村民董某出手打伤黄某,造成鼻骨骨折。由于董某身患残疾且家庭经济困难,只有400元积蓄,无力承担黄某医疗费用,案件因此拖延了2个月无法解决。直到司法救助前移启动后,驻梧田派出所“警调办公室”的调解员林良华,为董某申请了司法救助金1000元,加上董某的400元钱,赔偿给黄某,才使案件圆满解决。这是我区开展“警调衔接”机制的范例。

  我区外来人口数量庞大,结构复杂,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常常发生因几百、甚至几十元问题而纠缠不休的轻微赔偿案件。如何能使这类案件妥善解决?2009年11月,区政法委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派出所进行实地走访,召开了多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同时选派具体负责人到外地学习考察。通过深入分析,仔细斟酌讨论,逐步将各方面思想统一起来。去年3月初,最终确定在梧田、景山街道实施“派驻制”试点,即在派出所设立调解室;在泽雅派出所实施“移交制”试点,即派出所将接报的各类纠纷移交镇调委会调解。这样,由公安部门与司法部门联合在派出所设立一个调解室,司法部门派出调解员驻扎在派出所。派出所在现场处置或受理案件后,经纠纷当事人同意,将非警务类纠纷、适用治安调解或刑事和解的案件分流到这个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以提高纠纷的解决效率。使原本派出所不受理的非警务矛盾纠纷等也得以化解,不仅畅通诉求渠道,防止矛盾激化,也减轻了基层警力负担。

  在试点之初,我区率全省之先实施“司法救助简易程序”,出台了《瓯海区“警调衔接”司法救助资金

  审批工作流程》,下放审批权限。该流程规定,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对一些赔偿金额不高的矛盾纠纷,如果侵害人确实无力支付赔偿金的,启动简易程序予以司法救助。按照规定,1000元以下司法救助金的审批直接由派出所领导审批。区政法委就从司法救助基金里划出部分资金作为“警调衔接”试点派出所司法救助启动资金,对一些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案件实行救助,实现司法救助从事后救助向事前救助转移。这在省内尚属首创。去年,“警调衔接”试点工作共启用7个司法救助案件,共支出司法救助资金5370元。通过“抓早、抓小、抓苗头”,组织双方当事人在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实施“简易司法救助制度”,达到了“投入最小化,成效最大化”的效果。

  据驻梧田派出所警调办公室主任邵家禾说,侵害人没有能力承担赔偿费用,伤者得不到赔偿,案子就不能终结,纠纷就无法化解,而且可能导致恶性事件。而司法救助的事前介入,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对这类轻微赔偿案件的解决起到了“及时雨”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矛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和群众的满意率。据统计,驻梧田派出所警调室先后受理纠纷352起,成功调处346起,成功率达98.3%。

  “交调衔接”——巧破“三难”

  去年6月3日,陈某被一辆货车撞伤致残。江西籍肇事司机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医疗费用,一直不肯到交警大队进行调解。车管所登记的车主和实际车主又有出入。对交警提供的行政调解,相关人士一直回避。去年11月,案件转到人民调解员手中,他们打了十几个电话才与肇事车实际车主取得联系。后又连续两天组织多次调解,让陈某成功拿到医疗费用、误工费等赔偿20多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当事人再三向市交警支队四大队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人员再三道谢。这是该大队在引入调解机制后,理赔金额最大的一起交通事故调解案例。

  过去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进入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需要通过事故受理、案件办理、车辆检验鉴定、法医伤势伤残鉴定、事故责任认定、行政调解、法律诉讼、保险理赔等至少8个环节,不同的环节所涉及的主管部门不同,假设当事人每个环节跑2次就能解决,那也需跑16次才能解决,大部分的时间就耗费在往返于各个部门的路程上,并且还存在纠纷调处、诉讼、理赔“三难”。去年8月,市交警支队四大队与司法局联合成立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邀请人民法院驻队成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与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专门鉴定机构联合成立综合服务部门,形成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法庭审判-保险理赔“四位一体”工作框架,并配套形成集法律咨询援助、法医咨询鉴定、车辆检验鉴定、驾协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独特运作模式。将过去发生交通事故后所需要的8大环节通过“一条龙、一站式”交通事故处理流程,集中办公,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需要往返多个部门才能办理的事项,现在可以一站式咨询一站式办理。实现了服务零距离、流程零距离的双零目标,让群众少跑冤枉路,方便了群众,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社会效应。这样,确立了以人民调解为主导、行政调解为辅、司法调解和法院审判为后盾并相互衔接的调解模式——即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交通审判、保险理赔相结合的“四位一体”解决纠纷机制的“交调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