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垄断组织的新变化和垄断程度的提高
列宁指出:“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垄断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垄断程度再高也不可能消灭竞争,因此战后出现垄断组织与中小企业并存发展的局面。
一、战后垄断组织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1、西方各国出现了企业兼并浪潮
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垄断资本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垄断竞争日益加强,垄断资本集团展开了激烈的兼并战。战后,从60年代起至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企业兼并浪潮,其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了以往,而且进一步发展为大垄断公司之间的兼并。1965年至1970年美国企业兼并数是2931起,1988年则高达3487起。1984年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合并了资产额达204亿美元的海湾石油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以19亿欧洲货币单位收购了加柯尔公司①日本索尼公司1989年以34亿美元收购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西欧各国也出现了企业兼并风潮。80年代以来,英国的英美烟草公司兼并肯见尔公司;西欧的欧美银行公司收购美国的富兰克林银行。1980-1987年,西欧五大投资国共兼并美国企业1398起。可见,兼并是战后生产和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资本积累和集中仍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主要手段。
2、垄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垄断程度日益提高
战后,企业兼并、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的结果,使垄断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垄断程度日益提高。例如,在美国的工业公司中,1980年资产额在20亿美元以上的有150家,50亿美元以上的有52家,100亿美元以上的有19家,到1982年100亿美元以上的有24家。1989年,福特和通用汽车公用拥有资产额分别为1609亿美元和1733亿美元。在日本,5家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77.5%,5家汽车公司生产量占全国汽车生产量的84.6%。
3、垄断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出现
二次大战后,垄断组织向各个部门渗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它们包括了多类产品或多种部门。实行供、产、销的纵向一体化,经营着在生产上或职能上有联系或彼此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的各种行业,其产品形形色色,光怪陆离,从航空母舰到冰冻食品,从方便面条到原子弹,包罗万象。例如新日本制铁公司,除生产钢铁外,还从事化学、电工、建筑业、化肥生产等;丰用汽车工业公司除生产汽车外,还生产纺织品、电机工业品和钢铁等。
4、垄断组织向国际化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战后,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了争夺有利的市场和投资场所,各国垄断企业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尤其是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更快,从而促进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经营多样化和混合联合公司的出现,是战后垄断化发展的新现象,它进一步加强了垄断资本的统治。
二、战后垄断组织新变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垄断的形成,便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中,占居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引起了垄断组织的新变化,其主要原因有:
1、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变化,促进垄断组织的发展
战后,科技革命改造了一些如煤炭工业、纺织工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同时推动了新兴产业如原子能工业、海洋工业、航天工业、微电子工业等的形成和发展。科技进步产生了原子能电站设备、激光器、电视机等--系列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新工艺、新产品、新部门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涌现,谁能控制这些新部门的专利权就可以获取高额利润。因此,当代资本主义垄断组织,为加强自己的竞争实力,纷纷向新兴工业部门渗透,不惜巨额资本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了垄断的发展。
2、垄断竞争日益加剧,推动垄断组织的发展
大垄断公司广泛实行经营多样化是资本集中和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当资本积累和集中在某些部门达到很高程度。以致产生利润下降时,垄断资本家就要涌向其他部门,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于是许多大垄断公司到别的部门,特别是新兴工业部门或服务性行业中,建立新企业,在各部门之间伺机吞并现存的企业。如美国特克斯特隆公司原是一家规模很小的纺织公司,后来通过多种手法,兼并了多种经济部门的大量中小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制造宇宙空间飞船、光学仪器、电子器材、化工和服务性行业的大公司。
3、为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需要扩充垄断实力
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危机频繁的条件下,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产品生产周期不断缩短,为适应激烈竞争,减少因单一经营而使企业利润率下降的威胁,垄断组织实行了多样化经营,以一部分产品的高利润率来弥补另一部分产品的低利润率,在企业范围内保持利润率和利润量的基本稳定。同时,垄断组织实行多样化经营,可以减少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通过一个部门的繁荣来弥补另外一个部门的萧条。
三、混合联合公司的广泛发展
(一)混合联合公司的含义及其特点
二次大战后,随着垄断统治的加强,垄断组织也出现了新的形式,即“混合联合公司”广泛发展。所谓“混合联合公司”是一种跨部门的多样化经营的新型大垄断组织。它是现代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混合联合公司与传统垄断组织--康采恩相似,都是越超某一部门而形成的多部门的联合或混合经营,都是大型垄断组织。
但两者又有不同之处,主要区别表现在:
1、康采恩垄断组织有一二个主体企业。即以一二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的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集团。而混合联合公司没有固定的主体企业,是多样化经营的大公司。
2、康采恩垄断组织所属企业之间在生产成销售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是由许多不同工业部门的企业、贸易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财政上共同依赖某一最大资本家集团为基础的垄断联合。而混合联合公司是把各种没有直接业务联系的公司联合在一起,使自己的经营范围扩展到彼此无关的许多部门。
3、康采恩垄断组织是由若干个垄断企业联合组成的,由其中最大的工业垄断资本或银行垄断资本在财政上加以控制的垄断财团。参加康采思的企业只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性;而混合联合公司则是由一个垄断资本独立组织的,下居各企业都是它的子公司或附属机构,在经营管理上直接受总公司的领导和指挥。
(二)混合联合公司势力的扩展方向
混合联合公司扩展的方向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利和获利的大小。战后,混合联合公司的主要扩展方向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向轻工业、食品工业和商业等部门扩展。因为这些部门垄断程度较低,比较容易打入。如商业属于流通领域,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规模小,经营分散,品种繁多是商业的特点,资本集中程度也较低。
第二,向电子计算机、海洋开发、环境保护设备、家用商用机器生产等新兴行业以及各种新兴的生活服务行业扩展。因为这些部门属于“上升部门”,有发展余地,能够容纳较多投资,有利可图,为原有工业部门的过剩资本进行跨部门扩张,实行多样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向各种军火生产领域扩展。因为这些部门利润率较高,产品的销售和利润有国家做保证。战后以来,军事采购和军事订货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调节国民经济、刺激经济增长和缓解产品实现困难的一个重要杠杆。军火生产给军火商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使垄断资本家能够获取更多的垄断利润。
(三)混合联合公司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混合联合公司能够广泛地筹集资本,有效地利用资本;有可能较充分地利用资源和科学技术成果,较好地组织协作;能保证公司的继续发展,并获得比较稳定的高额利润;能利用多部门经营的特点来分散风险,经得起经济危机的冲击;加上混合联合公司一般还有自己的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比较充裕,所有这些都使得它在竞争中显示较大的优势。混合联合公司在所经营的那些行业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而且这些混合联合公司又总是被实力最强大的垄断组织所把持。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那些变成了混合联合公司的最大垄断企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混合联合公司的扩张,必然会加深它们之间的争夺。列宁曾经指出:“在几个工业部门中形成的垄断,使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所特有的混乱现象更加厉害,更加剧烈”。①这一趋势,会进一步加剧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更加严重。
总之,从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看,垄断本身无论在量的方面和质的方面都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且垄断化的整个过程还在继续。但垄断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为了控制一个甚至几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其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四、战后垄断组织与中小企业的并存发展
战后,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方面,生产和资本集中趋势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的巨型垄断企业和垄断公司;另一方面,随着新生产领域的开拓,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大量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种双向发展的趋势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战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作用
战后,在垄断资本急剧膨胀的同时,中小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小企业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①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商品和服务。②在对外贸易与资本积累方面起重要作用。③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④是技术革新的重要力量,发展新兴产业的突击队。⑤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发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动力。
(二)战后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战后,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和继续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第一,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战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协作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任何一个企业,包括巨型企业都不可能包揽整个生产部门的所有生产过程,必须由各种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工、协作才能完成,从而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相互补充,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微电脑的发展与普及,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的现代化,使中小企业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并迅速打入国内外市场。
第三,随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同时又有大批与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协作相适应的中小企业出现。因为专业化程度愈高、分工愈细,则要求配合、协作生产的企业就越多、企业间的规模和水平的差异性也就越大。
第四,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高级化,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战后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日益向多样化、高级化方面发展,对各类“小商品”的需求迅速增长。而每种产品的需求量不大,大企业大批生产得不偿失,正适合中小企业生产。
第五,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是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三产业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较少,经营分散,所需人员不多,宜于中小企业经营。现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与产值所占的比重都已超过50%,美国服务业中99.7%均属中小企业。
第六,垄断统治的特点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垄断资本所追求的是高额垄断利润,在那些还不能获取垄断利润的领域,垄断大企业是可以容忍中小企业的生存并有所发展的。其次,垄断大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也要求积极发展与中小企业的协作关系,扶植它们发展,将其纳入自己的生产系统中去,对它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
第七,是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的结果。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扶植和引导,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的一项内容,对中小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大垄断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大型企业的发展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并行不悖,但并不是平等共处的。一方面,垄断组织不可能消灭所有的中小企业,它必须利用中小企业作为垄断资本的补充;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不可能代替垄断企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决定力量,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正是大、中、小企业的有机配合和联系,才构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
具体来说,垄断组织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1、垄断企业对中小企业的统治、剥削关系
垄断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剥削统治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的机制来进行的。垄断企业凭借其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的垄断地位,能够长期地占有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料时抬高价格、收购中小企业的制成品时又压低价格,从而获得比相应部门的平均利润率高得多的利润率,中小企业往往只能获得低于平均水平的利润率。如战后美国小公司的利润率平均只有8.4%,而最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达14%。
2、垄断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垄断资本增殖和再生产不可缺的条件。首先,中小企业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垄断企业高额利润的来源之一。其次,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是垄断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它们的专业产品是垄断企业的协作产品。再次,垄断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要通过中小企业的商品流通渠道与消费者发生联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在许多方面要依靠大企业。许多中小企业本身就是大工业的副产品,是大垄断企业发展促进了它们的发展。此外,在资金、技术、信誉等方面,中小企业也离不开大企业。只有同大企业加强联系,经常受大企业资助的中小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中小企业也努力改革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取得大企业的信任。这又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3、中小企业对垄断企业的从属关系
战后,垄断企业通过各种手段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把大量中小企业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里,进行垄断统治,中小企业成为大垄断公司的生产附属机构。在日本和美国,通过立法和实行许可证制度,垄断企业依靠层层承包企业及财务、技术援助,控制着大量的中小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取垄断利润。中小企业被纳入了垄断企业的直接或间接的控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