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完善行政复议第三人制度
随着行政复议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复议程序的司法化和规范化程度已成为复议制度渐趋完善的重要标尺。作为复议程序的重要制度,复议第三人制度尽管在《行政复议实施条例》中有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但仍没摆脱规则简单、标准模糊、忽视第三人权利等法律弊端和缺陷。因此,本文在重新权衡复议制度的价值取向和解析程序正义的核心价值基础上,以复议第三人在复议程序中真正享有权利和主体地位为目标,提出完善复议第三人制度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作出有益尝试。
一、完善复议第三人制度的理性思考
复议第三人制度在《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十分简洁,也正因为此,理论和实践操作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完善复议第三人制度,首先应准确选择切入点,即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修改和调整,所选择的切入点必须具有基础性价值,对它的正确定位是分析其他问题的前提条件。
(一)复议制度的价值取向
我国目前的行政复议制度集监督、救济以及解纷功能于一体,如《行政复议法》立法宗旨中就规定了监督目的(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和救济目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实施条例》又着重突出了解纷目的(进一步发挥解决行政争议、建设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所以,复议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力求兼顾公利益和私利益,寻求二者平衡,但两种价值倾向固有的内在冲突,却抑制了行政复议制度作用的发挥空间,使复议制度本身处于顾此失彼、捉肘见襟的境地,例如,一方面,出于行政法律秩序的稳定需要,现行制度对复议申请人范围、申请期限、申请内容等方面对当事人的申请加以了种种限制,与申请人私益保护最大化的要求的矛盾,与扩大救济途径以保护当事人主观权利相冲突。而另一方面,对当事人范围的严格限制致使程序难以启动又导致复议的监督职能难以发挥。所以,解决这一难题必须重新审视和考量,尤其应当从“保障人权”的宪法要求和“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角度,进行务实的选择,着力强化复议制度的救济和解纷功能。例如在当事人问题上扩大申请人和第三人的范围,这样即有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因复议程序的启动而更好地促进监督职能的发挥,至于由此可能带来的对行政法律秩序稳定性的影响,可以通过赔偿程序解决。
(二)程序公正的核心价值
1、当事人权利与复议机关权力的平衡
在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不再是客体,因为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利是法律的产儿,复议机关的复议职权是法律赋予的。所以,当事人与复议机关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都是具有独立身份和相对自主性的主体。当事人是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行政复议途径,因此复议决定应在当事人充分申辩的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