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叫好
最近,加大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成为各地“两会”商讨议论的热门话题。各地政府官员对此纷纷表达了决心和信心,有的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施措施。可以预见,大力加强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头戏。这对于在房价高企重压下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重新燃起了“拥有自己一席之地”的希望。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使“居者有其屋”有了清晰的实现路径。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居者有其屋”是每个人生存要求和美好愿望。但是这么多年来,房价日渐涨升,已经大幅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而普通百姓的工资收入没有随着GDP的提升而增加,且始终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上。现实与“居者有其屋”愿望的差距越来越大,现在的高房价已经使85%的家庭买不起房。今年在国家房地产新政的调控下,高企的房价总算有了回落的迹象。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来说,房价即使下降30%也照样买不起,买房几乎成了普通百姓的奢望。事实表明,企图通过降低房价让多数百姓买得起房的想法,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实现的。大力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无疑是现实条件下的正确选择,是普通百姓的福音,也是各地政府无可推卸的职责。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有利于遏制房市的过度投资投机炒作。保障房与普通商品房虽然分属不同层面的市场,但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建设会对房市产生相当的影响。首先,大力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推出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等低租低价房,必然影响和引导商品房价格的理性回归;其次,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住房需求的压力,使百姓对房市的未来预期稳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市场的投资投机炒作。如果再将一部分介于中低收入之间的“夹心层”家庭,吸纳为享受保障房的范围,按照这样的思路,将有较大部分中低收入的家庭,会从商品房市场转移到社会保障房的方面来,商品房需求相对减少,其价格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可以使房地产业继续发挥拉动内需的作用。最近,房价在国家房地产新政的调控下,有了回落的迹象,但交易量也迅速下滑。如果房价再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会影响开发商新住房的开工面积,房地产业作为国内经济的推手的作用,将会受到制约,国内经济有再次受到考验的风险。现在,提出加大社会保障房建设的力度,无疑填补了因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可能减少,而对钢材、水泥等行业带来的影响。房市有可能进入冰冷期,但房地产业因扩大了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内容,保持勃勃生机。特别是政府提出今年开展大规模的城镇和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采取财政补一点、个人拿一点、银行贷一点的办法集资建房,不仅是符合民心民意的惠民工程,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内需,扩大了消费,房地产业可以继续得到繁荣,其上下游行业的产品销路有了保障,有利于带动“左邻右舍”,稳定和扩大国家已经取得的积极的经济成果,我国经济继续向好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折射了政府保民生、保稳定、保就业、促发展的政策意图。
然而,再好的政策需要落实才能惠及民生。其实,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并不是新事物。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就开始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但是量少惠及的面也很窄,几年来发展缓慢,在社会上的影响有限。主要原因是,建设保障性住房需要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清理出的地块如果出售给开发商,可以有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用来建保障性住房,不仅土地出让金打了水漂,还要为建房支付巨额费用。好多地方官员往往是高调“启幕”低调“收场”。据报载,截至去年8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仅完成计划的23.6%。因此,今年各级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上的决心令人关注,也就不奇怪了。人们当然也更期待,这样的民生举措最终能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