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打工遇高强度劳动,吃亏上当不知维权
刚踏入社会,这些80后的天之骄子遭遇黑中介,面对同工不同酬、被拖欠或克扣工资等问题时,他们会如何解决?7月28日至8月3日,记者联合河南前卫市场咨询公司对今年暑期在郑打工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动因】
打工挣钱,只为减轻家里负担
“我们宿舍8个人,7个从农村来的都打工,整个暑假都没闲过。”郑州大学大三学生小田说,“能挣钱的活我们就干,家教、宣传员、销售员、酒店服务员、印刷厂包装工、送冷饮的,啥都干过。”
河南前卫市场咨询公司对郑州20多所大中专院校的120位大学生展开的调查显示:打工学生中,老家在农村的占83.9%,家在城市的大学生仅占16.1%。打工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者居多,这些家庭年收入不足一万元的占66.8%,家庭年收入在1万至2万元的占25.3%,家庭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占打工学生的7.9%。可以说,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大学生打工所占的比例越低。
另外一个显着的特点是,打工学生中独生子女很少。打工大学生中间,基本上都是80后学生,大都是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河南财经学院大二学生张辉玲说,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在家务农,如果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上学,爷爷、奶奶长辈中有个“药罐子”啥的拖累,那么这个学生暑假无论如何都会找一份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在打工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三成以上,“不打工的话,饿肚子也是常事”。
【遭遇】
个别学生每天劳动高达14.5小时
一般来说,初次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大都抱着积累经验的态度,并不十分计较工作报酬,而且工作热情很高。大学生这一心理常常被不良企业所瞄中,部分雇主有意甚至故意拖欠、扣发大学生工资,或任意延长工作时间。
被调查的120名打工大学生中,每天工作4~8小时的学生占62.1%,8~12小时的占18.4%,还有2.3%的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最令人惊讶的是在一家食品工厂,打工学生日工作时间竟高达14.5小时。
郑州纺专学生小刘和几个同学就在北环的这家食品厂打工,主要工作就是轧饺子皮。在冷库里,几个人常常冻得两手关节红肿、僵硬,最累的一次,他们在冷库内操作了14.5小时,嘴唇青紫说不成话,两个女孩累得直掉眼泪。但为拿近千元的工资,他们都忍受着。
部分做网管、酒类推销、公司文员等工作的学生,工作时间基本上都超过12小时,既没有加班费,工资不增加,也不会有普通员工的福利待遇。一般来说,他们月工资在400~1000元之间,远低于一般标准。
自身社会和工作经验欠缺,加上多为暑期短工,所以大学生打工所选单位约有六成以上是通过熟人、朋友或同学介绍,雇用单位以私企、小公司、小饭店、小作坊居多。这些单位看重大学生劳动力“物美价廉”,维权意识淡薄,碰到唯利是图的雇主,变相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将高学历大学生彻底沦为低级打工仔。
【表现】
吃亏上当,大部分人不知道维权
对于大学生来说,找到高薪体面的兼职岗位难度很大,高强度低技术含量的重复劳动令人伤神,但最让求职学生心痛的还是上当受骗。
调查中,公司老板的承诺不兑现,无故解雇员工、克扣工资的情况屡有发生。在一所外语培训机构做宣传员的小张辛苦工作半个月,不仅没拿到一分钱工资,还倒赔了60元中介费。通过中介介绍,小张成功应聘为一名兼职教师,校长说,头3天试用,教师都上街发宣传单,这一干就是8天。随后小张被派往另一所分校,发宣传单招揽生源,结果,没干十几天,分校负责人卷着报名费消失了。
小张找到总校校长讨说法,校长开始说“肯定发”,后来说“等调查清楚情况再发”,再后来,校长的电话就打不通了。干活拿不到钱,在打工大学生中非常普遍。
大学生涉世不深,书生气十足,经验、意识准备不足,在遭遇不公正待遇后,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这有两个原因:首先,大学生找工作只关心薪金待遇,很少提及假期、工作时长等;其次,国家关于大学生暑期打工的法律保障制度并不完善。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12333工作人员解释,《劳动法》中没有关于大学生打工维权的规定,大学生超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调整人群,对大学生维权,他们也爱莫能助。大学生打工纠纷属于《民法》调整范畴,要维权只能上法庭。打官司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成本,令贫寒的打工学子“望而却步”。
【反思】
大学生打工专业对口者寥寥无几
打什么工与所学专业有关系吗?调查显示,大学生打工的盲目性非常强,干什么几乎没有任何选择性,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可以忽略不计。数据显示:有47.1%的学生所做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几乎没有联系,31.0%的联系不大,12.6%的联系很大,仅有9.2%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是对口自己所学的专业。
新闻专业学生做比萨,学习电子商务的进工厂轧饺子皮,专攻生物科学的整天站在路边发传单……可以说,在寻找打工机会时,大学生几乎抛弃了一切个人特征,完全把自己当成一名廉价劳动力,所学与所用毫无瓜葛,并没有将所学的与熟悉自己即将跨入的行业作为考虑因素。这样的后果是,学生普遍感觉打工工作简单,除浪费时间外,所获很少。有13.8%的学生甚至感觉不到是否能学到东西。而且,打工学生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大学高年级的学生则“不屑”从事此类简单劳动。
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打工,基本上都是通过熟人介绍,选择面狭窄,能够找到相关专业岗位机会少;另一方面说明,刚刚走进大学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将来个人就业之间的联系,也缺乏了解所学与社会所需之间的供求情况。
【对策】
暑期打工急需相关部门引导
“我们巴不得学校或专业部门帮我们找工作,替我们出头维权,但现在国内好像没有这种性质的单位。”河南财经学院几名大学生说,他们在今年的暑假打工中遭遇了“寒流”,感受颇多,渴望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
7月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首次对大学生打工工资作出规定,“校外岗位的酬金不应低于学校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一规定引起一些企业的质疑和部分学生的担忧,怀疑这样的工资标准会缩减大学生打工的职业空间。“大学生普遍缺少工作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此高的工资标准,企业肯定愿意请熟手而不是大学生。”尽管如此,打工大学生还是对该条例的出台赞许有加,毕竟大学生打工行为终于能够站到阳光地带,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