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灾区传真:“我看见微笑的脸,听见孩子们在歌唱”

  灾后两周,记者奔赴四川地震重灾区,在断壁残垣中,重建工作已经开始

  麦田里,村民忙着插秧

  地震发生后,从成都到都江堰的高速公路被征用为救灾专用通道,行驶在这条路上的车都贴有抗震救灾指挥部签发的标识。几乎所有的广告牌都换上了抗灾励志或者感谢的内容,一律红色,看上去激昂而感人。

  都江堰,这个昔日成都的后花园,灾后已经面目全非。5月23日,记者看到,虽然震倒的楼并不多,但很多已是危房。重型铲车正在将一栋栋危楼铲倒,为重建做着准备。市区里不时腾起阵阵烟尘。

  在救灾车辆川流不息的公路旁,一片片被地震毁坏的田里,村民正在抢收油菜籽,一堆堆灰白色的菜籽梗整齐地码放着;稻田里,一群群人低头插秧——“小满了,是插秧季节,错过就要耽误一年。遭多大的灾,地也要种啊”……

  最初的惊愕悲痛过去后,在政府的安置点还没完全满足需求之前,都江堰的受灾群众搭起了简陋的“篷篷”。街头,随时可以遇到各色各样搬家的车子。路边,一对夫妇吃力地用竹杆抬着一个冰箱缓缓前行。在废墟中扒出这些生活必需品后,他们就在“篷篷”里开始炒菜做饭,过起了日子。

  “篷篷”安置区里,小小的菜摊、鞋摊、饭馆、医疗点、理发摊、临时的电信营业厅等都已开业。一个周岁左右的小宝宝,坐在自家“篷篷”前,专心地啃着自己的小脚丫……

  有你们,我们会渡过难关

  都江堰广场上,各类公众服务部门都已开业,或在敞开的帐篷下,或在停靠的大巴士上,人们熙熙攘攘地办手机卡、存取款、充电、咨询。

  有裂缝的楼上,已经有政府检测部门贴的“可以使用”的标示;安置区的生活垃圾都有专门的回收装置;临时厕所刚刚使用过,马上便有防疫人员进去消毒;环卫工人24小时轮班清理城市卫生;政府粮库腾出来帮助受灾农民晾晒贮存这一季的收成……

  送水车旁,人们拿着各式容器在取水;菜市场上,蔬菜、蛋、肉等一应俱全;新的安置区不仅仅有帐篷,还有砖混结构的半永久性的公共活动区域。

  北川,一个让全中国人牵肠挂肚的小镇,已经被废弃。5月24日,在作为临时安置点之一的绵阳安县,记者遇到了北川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黄勇。地震发生时,黄勇正在下乡。地震后,他花了2天2夜时间才回到已是一片废墟的北川。如今,他受县政府委派到安县安昌中学搭建县政府临时办公处,而他的母亲和嫂子已永远留在了北川的废墟下。

  这个忍着丧亲之痛的汉子,满面尘灰地奔波在企业援建的工地上,他满怀信心地说:“不超过2天,北川县政府办事处就能建好,有40间活动房,政府人员办公和住宿都在这里,一个房间14个人。电话座机也很快能安上,到时候就可以开始联合办公了。”

  一位在安县开始工作的北川人对我说:“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政府,我们会渡过难关的。”这也是灾区群众含着眼泪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失去家园和亲人的北川人,很快会有一个新北川。

  你们都是好人,谢谢你们

  一小队在映秀镇山区善后的武警战士被一位匆匆赶来的山民拦住了,这位老大爷背着一蛇皮袋饼干非要战士收下,这是他赶了几十里山路,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送来的。他说:“你们这些娃娃受苦了,我看不得你们饿肚子。”战士不收,老大爷就跪下。战士们只好一边流泪一边吃着饼干,呜咽着说:“大爷,您起来吧,我们吃,我们吃。”

  地震灾区,这样的军民鱼水情的真实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机降汶川抢修通信线路的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的老于含泪对记者说,那些寨子里的羌族群众不仅帮着搬运数吨重的设备,还把仅有的一点大米拿上山,做成干饭让自己孩子捧给突击队员吃。

  在都江堰侏罗纪公园安置点,87岁的五保户吴群芳老人对记者合掌说:“你们都是好人,谢谢你们,你们都会长命百岁!”

  所到之处记者发现,四川人是那么懂得感恩,不管你是以什么身份、什么方式去,他们都会笑着说:“你们辛苦喽,感谢你们嘛。你们那么多人都帮我们。”

  在安县一个安置点,孩子们在院子里一个简陋的水泥台上打乒乓球,欢声笑语中听不出哀伤。远处的树下,妈妈们正在炒菜,阵阵香气四处飘散。

  爱心学校里,志愿者们正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孩子们唱得最多的,就是那首打着手语的歌——《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四川人不会认输,美好的新家园正在孩子们的歌声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