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例外情形有哪些?
【案情】
甲子女较多,乙无子女,双方达成收养协议,将甲的儿子丙由乙收养,并办理了收养登记。丙成年后,甲的其他子女因生活困难,导致甲生活较为困难。丙因甲生活困难而支付了甲3年的生活费。后甲丙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丙便以甲不当得利为由请求甲返还3年的生活费,为此引起纠纷。
【问题】
丙能否请求甲返还3年的生活费?为什么?
【评注】
本问涉不当得利的理解问题。
依《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所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本条是关于不当得利之债的法律依据。
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是:(1)一方取得财产上的利益;(2)他方受有财产损失;(3)取得利益与受有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4)取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在不当得利之债的关系中,利益所有人对利益取得人有返还利益的请求权。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当事人一方虽没有给付义务,而为给付,另一方的得利也不为不当得利。这些情形包括:
(1)履行道德义务而为给付。民法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财产秩序,而且存在维护道德秩序。在收养关系中,养子女虽然因收养而解除了与生父母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其血缘关系仍然存在,仍存在与一般人不同的道义关系,因此,养子女对生父母虽然不存在法律上的赡养义务,但仍存在道义上的义务,故养子女对生父母尽赡养义务的,事后不得以不当得利请求返还。
(2)为履行未到期债务而交付财产。债务未到期,债务人本无清偿义务,但若债务人主动提前清偿而债权人受领时,即使债务人因此而失去利益,债权人因此而取得利益也不为不当得利。
(3)明知无给付义务而交付财产。一方明知自己无给付义务而向他人交付财产的,对方接受财产不成立不当得利。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经济理性人,其明知自己没有给付财产的义务,而将财产交付于人,其行为的意思为赠与的意思,构成赠与的条件。
(4)因不法原因而交付的财产。基于不法原因而给付财产的,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对方不能取得财产,交付人也不能请求返还财产,该财产应当予以收缴,故在当事人之间不形成不当得利。
本案中,丙虽为乙收养,由乙将其抚养成人,丙与甲之间不存在法律上的父子关系,而只存在血缘上的父子关系,其对甲不负有法律上的赡养义务,但仍存在道义上的义务,其自愿对甲支付赡养费3年的行为属于一种道义行为,甲因此所得的赡养费虽无法律根据,但有道德根据。丙与甲因琐事产生矛盾,不构成丙与甲之间存在不当得利的理由,故丙无权请求甲返还3年的赡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