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外资正在掌控中国人的"胃"?

  报道,从上游种子种植、面粉加工到中游食品制造,跨国公司正在加速并购中国食品企业。

  仅去年以来就有徐福记、太太乐、银鹭、小肥羊、全兴集团、味事达等多家中国知名食品企业,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法国达能集团、美国百胜餐饮、瑞士雀巢集团等跨国公司收购或并购。与此同时,不少在华外资企业还加快独资脚步,不断从原来与中方的合资企业中回购股权。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人的“胃”,正在被外资所掌控,中国人的餐桌,也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的影子。

  那么,为什么这几年外资收购中国食品企业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力度会越来越大呢?

  显然,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外资加速收购和并购中国食品企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资本是逐利的,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资本的影子。中国有14亿人口,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标准和生活要求等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使用国际知名品牌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生活方式转变的一个标志。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尽快打入中国市场,并逐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收购中国食品企业自然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所以,这几年外资加快收购中国食品企业的步伐不断加快,也就很好理解了。

  而中国人所以越来越喜欢国际知名品牌,与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无关系。“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影响很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更为严重的是,尽管有关方面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处理相当严厉,但三聚氰胺问题仍然不时地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这又如何能让消费者放心呢?也正是这样的背景,给了外资收购中国食品企业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而从外资侧重于收购区域品牌的实际来看,与地方政府的“外资情结”过浓也不无关系。这些被外资收购的区域知名品牌,一般情况下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市场、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外资在收购过程中也出价相对较高。出价高,意味着引进的外资多,这对地方完成外资引进任务、创造政绩是非常有用的。同时,也不排除,由于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且处理十分严厉。为了减少这方面的风险,地方政府便想通过引进国外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的方式,消除风险源。

  我们也注意到,外资在收购和并购中国食品企业过程中,除了区域品牌之外,更多的就是二、三线品牌,特别是二线品牌。一方面,这些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一旦收购成功,便可以较快地将产品打入市场;另一方面,二、三线品牌可以有效回避有关方面对中国知名品牌收购的监管,如汇源等的收购就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制约。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各种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的出台,目前,出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很多充裕资金都在寻找新的出路。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与措施,外资收购中国食品企业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不仅如此,也极有可能向其他行业渗透。如果这样,不仅对中国企业会产生更大的冲击,也会使中国很多领域被外资和外国企业所掌控。一旦中国人的四肢五体五官全被外资和外国企业掌控了,那中国人不也就全部变成了“外国人”了?

  所以,对外资全面进军食品行业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一方面,要加强对收购和并购工作的监管,监管的范围要从一线品牌向二、三线品牌和区域品牌拓展,以防止中国人的“胃”完全被外资和外国企业掌控;另一方面,要加速培育我国的世界知名品牌,从政策、资金、市场、人才、税收等各个方面,予以一些具备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与跨国公司竞争的企业以支持和帮助,尽快使其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同时,要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和防范工作,让国人减少对食用中国产品安全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