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对拒载的遗憾
2006-03-24
一个多月前,甘肃酒泉市一名14岁花季少女在一次意外车祸时右脚受伤严重,当少女需要坐飞机赶往700多公里外的兰州医院实施肢体再植手术时,不幸的她却再一次意外地遭遇海南航空公司拒载,正是这一次以规定名义的拒载,使花季少女丧失了保全自己右脚的权利和最后的机会。
少女遭遇不幸那天的几个场景令人扼腕。亲情,少女乘坐自家的面包车去火车站接亲戚;同情,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民警用警车将受伤的少女送入医院;爱心,骨科主治医师和资深护士长亲自护送少女去外地就医;良心,机场工作人员在军人出身的少女父亲跪地哀求下帮助他们与机组通融;冷漠,机长以规定的名义拒载少女。
毫无疑问,海航的拒载与少女最终落下残疾之间具有极高的关联度。至于少女是不是担架乘客;海航向社会发布拒载的三条原因是不是在掩饰过失等等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已“非笔墨口舌可明了”,只有对簿公堂方能在法律面前得到一个说法。
从法律层面上认定少女意外之意外的责任归属是法官们要做的工作,而从道德层面评价意外之意外中的良心所在应该是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讲良心是人要恪守的社会公共伦理中的道德底线,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讲良心才能讲人性,才能以人为本,维持正常的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讲良心的人不一定都具备爱心,但惟有讲良心才能有爱心。
一般来说,可能会有人承认自己缺乏爱心,但绝没有人自认为缺失良心。现实中,表示自己有良心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良心体现出来,难的是在需要良知的危急关头如何做到良心发现。
在私人交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格言从伦理道德方面约束着人们的相互行为,在这种情形下,体现良心相对容易些。在行使公权力时,特别是在有一定自由裁量空间的公权力中体现同情和关心的理念就不容易了。在特定的条件下,机械地照章办事似乎在坚守公权力的职业伦理道德,其实,恰恰是这种官僚式的公事公办态度和行为在不断地侵犯私权利,给当事人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无法挽回损失。这种做法与滥用权力产生的后果殊途同归,使做人做事应讲良心的社会公共伦理认知度和水准逐步下滑。
假如公认的社会公共伦理道德底线在行使公权力人中出现模糊、动摇甚至放弃,对整个社会而言,其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当然,为尽量避免道德底线与法律和规章制度发生冲突,减少行使公权力者在抉择时的痛苦,法律和规章制度本身不可僵化,需要与时俱进,更加人性化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以规定的名义酿成的悲剧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