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进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
2005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各大口岸增幅普遍保持在20%以上。集装箱在具备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同时,因其反复装运并往返于世界各地,其结构中又有一部份植物产品,也成为携带有害生物多的“高危载体”。以北仑口岸为例,上半年,北仑检验检疫局共完成集装箱检疫170.62万标箱,同比增长47.86%,其中进境检疫84.7万标箱,同比增长39.0%,在进境重箱中截获来自28个国家的病媒生物34种;在进境空箱中截获来自3个国家的病媒生物1种,发现废纸、纸屑、垃圾、谷物、木托等若干。
由此可见,加强进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是新时期检验检疫机构面临的重要任务。进境集装箱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口岸通关压力不断加大,给口岸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带来了客观上的困难。面对困难,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口岸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检验检疫监管机制,强化进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是口岸检验检疫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北仑检验检疫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加强进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健全制度建设,完善风险预警
一是成立机构主要领导负责的专业技术组,建立组织和技术保障:要集中技术力量解决检验检疫监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制定工作规范、管理规定和落实措施,从组织和制度上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建立电子检验检疫监管档案,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在基本摸清不同来源地、不同盛装货物进境集装箱携带有害生物风险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集装箱电子检验检疫监管档案,加强对进境集装箱监管信息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动态分析,强化不同来源地、不同盛装货物集装箱的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将那些风险程度高的来源地货物集装箱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实施重点查验。一旦发现疫情,各口岸机构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直属局,发布风险预警,重大案件由直属局上报国家局,在全国范围内发布风险预警。
二、加强对集装箱场站的监督管理工作,完善视频监控
检验检疫机构应全面加强集装箱场(站)考核登记和后续监管工作,对集装箱进出场站情况及拆箱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要求场站每月就集装箱情况统计上报,及时掌握进出境集装箱动态。对有条件的场站,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掌握各货代部门集装箱报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进境集装箱较多的场站必须建设全封闭集装箱查验区域;在查验任务繁忙时,机械设备和车辆应放弃其他业务,确保查验使用;配备经检验检疫系统考核合格的协检员配合检验检疫人员查验;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整个集装箱的装卸、查验情况实施全过程视频监控。
三、建立电子口岸集装箱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关检信息共享
建议建立统一的电子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检验检疫、海关、环保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除了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对进境集装箱进行检验检疫监管外,海关、环保等部门也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对进境的集装箱进行着监管。因此,由市政府牵头,加强这些部门的沟通,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口岸集装箱监管信息交换平台,加快各部门/单位电子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各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实时信息互通,将会极大地促进部门间的协作,提高整体工作效能,有效地加强对进境集装箱的监管,有力的打击利用进境集装箱进行走私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通过与港口的电子数据交换,实现监管前移
通过与港口的电子数据信息交换(EDI)系统,实现船舶到港时集装箱货物舱单信息、集装箱进场、移运、存放信息的实时获取,将需要实施卫生处理的箱号及时传送给卫生处理部门,在集装箱货物未报检前先实施卫生处理,实现卫生处理前置。查验部门随后核对报检单证,向港务、查验场站发送查验指令,通知港务部门移箱到位,实施查验,从而实现监管前移,提高工作效率。北仑检验检疫局目前应用的EDI数据交换系统已实现了与港务之间数据的动态交换,达到了卫生处理、废物原料集装箱查验指令的实时传输,移箱到位、集装箱放行信息的即时反馈,降低了移箱率,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口岸集装箱查验工作效率、极大的促进了口岸大通关建设。
五、加强口岸现场查验工作,加大力度、突出重点
集装箱按其装载的货物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四类:一是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二是带有木质包装和植物性铺垫材料的非动植物产品;三是废旧物品;四是其他非动植物产品。按来源地可分为两类:来自卫生或动植物疫区的和来自非疫区的。对重箱而言,集装箱的重复使用,装载货物的更换,可能使有害生物引起交叉感染;集装箱箱体内部有时会随货物携带泥土;集装箱箱体内有时会感染非洲大蜗牛。对集装箱空箱而言,由于其以前可能装运过携有有害生物的货物或有害生物的自然侵入,箱体内部也可能存在着有害生物。
加强现场查验,必须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加强对来自卫生和动植物检疫疫区的、装载废旧物品、有木质包装材料和铺垫材料的集装箱检验检疫工作,结合风险管理,对列入重点监管对象的进境集装箱采取批批检疫的措施,增加现场采样的数量,增加疫情检出的机率;指定专人负责集装箱报检到现场查验、采样、实验室分离鉴定工作,确保集装箱检疫工作查的快,检的准;对个别代理机构隐情不报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防止逃漏检现象的发生。
六、整合业务,实现集装箱和其内装货物的一次开箱查验
集装箱装载的法检货物需开箱进行集装箱检疫和货物检验检疫的,应由审单部门汇集有关申报信息,通知施检部门一次开箱、一次取样,以简化手续,降低企业成本。结合口岸业务特点,北仑局对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木质包装检疫和疫区集装箱检疫三项内容进行整合,成效显著。2004年8月,北仑局设立通关中心办事处进驻海港通关中心,将进口废物原料及其木质包装检疫和集装箱检疫从原来的两地三个窗口报检,三个部门分别实施检验检疫合并为一地一次受理报检;同时,将各查验地点分成两个区域,落实人员分组同步实施检验检疫和监管工作,对涉及进口废物原料有关环保项目、木包检疫项目和集装箱检疫项目集中进行一次移箱、一次查验、一次掏箱;工作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1天以内,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移箱费、滞箱费、营运费1000万元以上。
七、全面推进电子监管进程,进一步加强视频监控
通过视频监控对码头、场站进境集装箱的装卸、查验过程进行电子监管,24小时不间断地从现场获取视频信息,从而使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更加科学、有效、便捷。2004年下半年起,北仑检验检疫局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简化环节,不但提高了通关效率,还为试点企业节省费用上千万元。
八、强化运输过程和后续监管
改革现行监管模式,加强对港口至指定查验场地、目的地集装箱货物运输过程的监管,避免在运输途中发生开箱、部分卸货、换货等情况。利用GPS定位技术,依托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网络,建立覆盖检验检疫、海关、港口、场站、机场、公路等物流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网络的物流监管信息平台,实现重点监管集装箱货物的追踪、回溯和监控,达成检验检疫全程电子化,实现车辆和货物实时监控,同时降低企业通关(物流环节)业务成本,加快企业资金流转速度。
另外,在内地主要收发货地点广泛设立集装箱监管查验网点,以适应国际集装箱向内地延伸、多式联运转关运输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