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建筑企业安全事故解析
作者:查任点击数:418更新时间:2005-12-14
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搞活,有不少年产值在1000万以下的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不断,成为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片面的追求效益,往往因为安全事故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现在,仍有不少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吸取教训,纷纷在利益最大化上下功夫,把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行为,明显地摆在次要的位置,严重地滞后于施工生产,有时甚至都没有将安全管理纳入到项目管理和具体工作中。安全投入就是一张空头支票。一些挂靠相关部门和大型施工企业的小施工队就更是见利忘义、有恃无恐,视安全为儿戏,没有一点危机感和责任感。
由于诸多因素,小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当前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为安全事故多发单位的成因,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作出客观的剖析和探讨,最终找出存在问题的脉络,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事故成因
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大都规模较小,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合理等客观因素。安全管理机构不是有位无人,就是有人虚位,加之安全管理很多工作都要循序渐进,条条框框多,新鲜成分少,很多从事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心理上、态度上难免有所忽视,责任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片面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达到了安全目的。
在现实工作中,有不少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者手上虽然握着许多张“牌”,但对每张“牌”的认识却并不一样,生产牌明显地要大于安全牌的功效。这里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者都不注意安全,那是不切实际的。主要还是安全投入问题,这个问题不明确,就是理论上、形式上、管理上做得再好,也是空谈。因为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没有考虑到,而是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在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情况下造成的。以脚手架为例,某小型施工企业为了节省开支,租用其他单位的脚手架使用,因为材料是简易的毛竹,其中已有很多出现腐朽现象,但企业经营者还是责令使用,管理部门在发现这一问题后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并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可就在整与改之间,脚手架由于材质太差,而出现了坍塌事故,伤及作业人员多人。事后,相关负责人虽受到一定的处理,但事故却已经发生了。还有某小型施工企业在居民集中的生活区施工,整个建筑已有10多米高了,可外围一直没有脚手架,就更不用说什么防护措施了,工人们施工提心吊胆,居民在附近走动也担心被砸伤,可当有关人员找到该企业负责人时,这位负责人却向管理人员倒了一肚子“苦水”。公讲公有理,婆讲婆有理,在勒令停工多日后,企业又偷偷地施工了。像这样施工能不发生事故吗?
上述两个事例只不过是众多小型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所存问题的冰山一角。这些小型施工企业发生事故后,大都私下了结,3千5千,1万2万,一切视受伤情况而定。有的还专门请“中间人”摆平此事。由此看来,小型施工企业中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安全对策
1、钢性办法
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与管理部门的放松管理有关,也有与企业本身的经营有关;它与建改单位的关系有关,也有与个别领导感情有关,它与经济部门有关,也有与行政部门有关。总而言之,这些“有关”都不是用一两句话能够表达清楚的。事实上,要管理好这些小企业的安全工作也不难,但要想下力气管好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管是什么情况,只要按照有关规定,该硬的硬,该软的软,对于安全生产,就丝毫不能松懈。按“一把尺子”办事,避开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工程就不允许施工。对于一些挂靠的企业,挂靠在哪个单位就追究到哪个单位,努力将施工生产与安全管理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生产的安全。对安全不达标的施工项目,要坚决予以停工,直至整改到位,方可施工。
2、柔性办法
将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组织起来,集中学习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的安全知识,把所有小型企业的在建工程的安全投入记录在案,在分期分批支付工程款的同时按一定比例扣除安全经费,变事后支付为事前支付,直到投入到安全中去,再支付所需的一定比例的安全经费。这样可以在安全管理上更加主动一些,灵活一些,有效一些。
这种方法在少数企业试点后,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存在抵触情绪,但总体上还是比较配合的。最起码出发点是善意的。
由于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成立时间、背景、结构、形式、规模、经营方式和所处地域等等都存在众多的差异性,客观上也难以用统一的模式固定下来。但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不管是什么情况,只要是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只要是参与施工的企业,都要严格遵循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则,必须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