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就该重拳打击

  10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食品安全法(草案)》,很多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从重处罚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并实行食品安全事故举证倒置。全国人大代表周家贵认为,对违反本法规定的生产经营者的处罚过轻,“草案中的罚款数额都处于2000元至至10万之间,与违法生产经营者所取得的利润相比是九牛一毛。必须出重拳重罚,让违法生产经营者付出倾家荡产的违法成本”(据10月25日《京华时报》报道)。

  回顾近些年的食品安全事件,敌敌畏浸泡金华火腿、矿物油抛光大米、生猪饲料添加“瘦肉精”、用石蜡制火锅调料、劣质奶粉致死婴儿、“苏丹红”鸭蛋等,我们发现,对于那些曾引起公众恐慌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制造者,有关部门毫无例外在法定权限内进行了严肃处理,但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的现象说明,以往的惩罚难以对违规违法者造成断根式的震慑力。违规违法者对所谓的重罚满不在乎,食品生产者缺乏对司法和规则的敬畏感,安全就无法得到落实和保证。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专项问卷调查显示,1/4的被调查者建议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违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假冒伪劣食品背后多有暴利存在,当我们发现某些食品不够安全的时候,违规违法从业者已完成了厚黑资本积累,上万元的罚款不足以伤其元气。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胡小松教授曾经表示,“相关食品法律规定,对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只是处以警告,特别严重或者比较严重的也只是吊销营业执照,他换个地方又可以重新开张”。

  再看看其他国家对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重罚,如韩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对生产不良、有害食品者可判处10年以下徒刑、罚款2亿韩元,并在10年内不准其重新营业。英国1990年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销售和供应不适合人类食用的食品以及使用虚假和误导消费者的食品标签属于非法,违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英国食品卫生官员经常对餐馆、外卖店、超市、食品批发市场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就重罚,罚款额动辄就是2万英镑(约合22万元人民币),问题严重的业主将被吊销营业执照,甚至被起诉。这些国家的食品安全秩序之所以相对稳定,与重罚手段不无关系。毕竟对于“一碰就死”的高压线,谁都不敢轻易挑衅,以身试法。

  因此,全国人大代表周家贵的建议在现阶段很有针对性,我们确实应该对食品安全事故加大处罚力度,应该让违法生产经营者付出倾家荡产的违法成本。重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显示出卓有成效的执法效应,其经验值得我们积极借鉴。即便这种重罚手段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但从“欲使天下安,必先食品安”的高度来认识,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