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遭贸易调查全球化
9月12日,拉锯五个月的中美轮胎特保案终现结果,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加征惩罚性关税,为期三年。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启动针对美国向中国出口肉鸡和汽车产品的调查。中国商务部24小时的举动,令各方神经突然绷紧。外媒一片热议所谓“中国的贸易报复”。
中美轮胎特保案余波未平,中国轮胎业又在阿根廷遇阻。昨日,来自商务部的信息显示,阿根廷将参照巴西的做法,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届时不排除仿效巴西对中国生产的小汽车用轮胎征收反倾销税的可能。一旦这一做法蔓延,中国轮胎出口南美洲的大门也将关闭。
对中国钢管征税,对中国的鞋子、打火机、铜质版征税……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制造”为何屡遭贸易制裁?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有15个国家对中国发起60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涉案金额82.76亿美元,远超去年全年的62亿美元。中国出口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怎样看待商务部9月13日的举动?中国为何连遭贸易制裁?中国出口企业在当下和未来如何应对反倾销、反补贴或保障措施调查?《法制日报周末》特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张燕生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欧盟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许浩明对此做相关探讨。
有些国家(如美欧)是对于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始作俑者,至于其他国家,则主要为“跟风”。——许浩明
当前全球经济在危机时期,危机时期是一个非常时期。危机打击了全球的经济,尤其打击了全球的需求,所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全球性的现象。——张燕生
商务部调查并非报复行为
黄希韦:
商务部9月13日宣布对美国轮胎、肉鸡等开启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舆论认为此举是我国针对9月12日中美轮胎特保案采取的报复性行为,您是否持此观点?
张燕生:这是误读。
商务部开启此次调查依照的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规则。反倾销、反补贴针对的是贸易领域中不公正的贸易行为。
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低价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反补贴,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最终是否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要经过调查程序的。
若调查结果显示涉案产品不存在低价出售、政府补贴的情况,则不能采取相应措施。
所以,这两个措施同特保措施绝对是两码事。保障措施针对的是贸易领域中正常情况下的、不失公平的贸易行为。
比如这一次美国对中国采取特保措施,是因其认为中国输美轮胎在美国市场上的数量激增,带给美国市场影响。中国轮胎产业并不存在低价抛售等有违公平的情况。
大家误读的原因也许是这两件事时间上比较接近。但其实,此次我国反倾销立案调查,国内相关行业早已提出申请,早已反映美国部分汽车和肉鸡产品以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产业造成冲击。
许浩明:商务部此举不能看做是针对中国轮胎特保案的回应。
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中国商务部对美国汽车、肉鸡等开启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是应国内产业的申请。国内产业反映上述产品以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贸易规则下采取措施,是对美输华产品进行的正常举动,绝非什么“强硬”的贸易制裁。
中国也不想启动贸易战,因为这不符合中国政府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与各国政府及人民共同构建“合作双赢的和谐世界”的理念。
有事实为证:在美国金融与经济危机最为深重时,中国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地抛售美元,反而还购买了美国高达8000亿美元的巨额债券,以便帮助美国及早地恢复经济、度过难关。中国“穷帮富”的义举,似乎也曾经感动过美国的一些人,故而出现了“G2(即美中)合作领导世界”的论调。
中国带给美国温暖,美国从危机的严寒中恢复了一些元气,不期其第一个反应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严重地损害中国的根本利益,置中国工人、家庭的就业、生存权于不顾。有点令人寒心!
中国不需要“贸易战”,但中国也不怕“贸易战”。
贸易保护背后另有原因
黄希韦:
近日,步欧洲钢铁界后尘,美国钢铁业申请对中国油井管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是美国钢铁业对我国提起的第14次双反调查申请。中国出口业遇到的类似处境屡见不鲜、在贸易中的形象亦因此日显窘迫,您认为,中国为何屡遭贸易制裁?国际上日益凸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如何解释?
张燕生:首先,中国产品非常具备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领的份额比较大,成为“靶子”被“击中”的几率肯定大。
其次,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危机时期,危机时期是一个非常时期。危机打击了全球的经济,尤其打击了全球的需求,所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全球性的现象。
美国此次为何对我国轮胎毅然决然采取特保措施?如今,美国的经济面临着内需不振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外需对美国来讲就非常重要。而所谓贸易保护主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减轻其内需不振对外来竞争造成的压力。
在危机中,内需不振影响外国产品进入市场,这是全球性的现象。
在过去三个季度,美国GDP主要靠外需拉动,欧洲、日本也如此。外需在哪儿?如很多经济学家所言,若把外需比作一个蛋糕,这个蛋糕已经小了很多,其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可能已经永久消失了,人们都要储蓄而不是消费,人们更多的要持币待购而不是投资。
蛋糕小了,但产能还和原来一样多。奥巴马在危机时期采取这个措施,我觉得既可以说在预料之外,也可以说在预料之中。
许浩明:通过对中国连遭贸易制裁的事实与进程进行深入分析,可发现一个规律:有些国家(如美欧)是对于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始作俑者,至于其他国家,则主要为“跟风”。
对于奥巴马的强硬,从保护就业、人权等惯性角度看去,很多人可能非常不解:“为什么会做损人不利己”的决定?其实,美国的“磨刀霍霍、步步紧逼”背后有其既定战略。
中国制造屡遭围剿与不公平待遇,是美国少数势力想要通过对中国输美产品的遏制,来达到对于中国外贸乃至于整个中国经济强劲发展势头的遏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成熟,近几年,美国对中国一贯采取的“双反(即同时任意采取“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同时并举”战术慢慢失灵,如美国“美泰公司”以“嫁祸于人”的方式诋毁、搞臭“中国制造”名声的事例也渐渐遭明理之人唾弃。于是,美欧又开始了鼓吹“同一标准”论或采取专门针对中国的特保措施,来变相掩盖对中国输美产品的歧视,且愈加通过任意、主管解释世贸规则来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我长期研究欧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是美欧既定战略方针,而贸易保护是美欧掩盖遏制中国快速发展的面纱,将来,美欧或许会更为频繁地“披上面纱”袭击我们。
此外,就这个关头来说,我还有一点要提及,近来,中国大笔购买美国国债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很大帮助,美国之所以选择现在这个时机发动新一轮对华贸易保护措施,是因为美国已经缓过来了,有力气了。在这个关头,欧盟还拥有与美国并肩进入多极化世界中“一极”的愿望,作为欧盟“火车头”与“发动机”的德法两国领导人已经纷纷采取了重新拥抱美国的政策,这又助长了美国挑衅中国的勇气。
我们必须要具有危机感,必须要做好长期应对美欧特别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心理准备、政治准备。
建立全球统一战线是关键
黄希韦: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出口企业似乎成了外国反倾销、反补贴或保障措施调查的“靶子”。对此,中国出口企业具体应如何应对?着眼当下和未来,请您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相关建议。
许浩明:谈起建议,我建议在斡旋过程中极大地发挥企业的主动权,尤其要建议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并提出有力度的抗辩理由。
因此,我的一个建议就是我们在磋商时,应突出强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成员、坚持对于发展中成员的差别与优惠待遇原则。
在“WTO游戏规则”日益演变为“某种工具”的今天,我们“有约必守”而对方“有约不守”,那么我们势必吃亏。我希望我们能解放思想,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诠释纠纷、看待WTO协定的理论规则和实践应用情况,从而做到“以西方之矛来击西方之盾”,并力争“变害为利”。
当然,我们还是要继续敦促美国从对于中美两国的根本性利益的维护与促进之大局出发、警告其不要随意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来解释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求其从20国峰会上所达成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促进各国经济的早日复苏”之共识出发。达至“惠而不费”(孔子语),何乐而不为?
张燕生:我们首先要做到有利、有理。
其次要在全球建立起最广泛的战线。必须看到,美国毕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优势之一体现在其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修订、谈判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也是在过去中国取胜的三大法宝之一。
最后,针对不公平的贸易摩擦,最好的办法是正常应对。
有企业在斡旋过程中认为奥巴马知道会损害美国利益,应该不会采取特保措施。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奥巴马做决定时,一定会从最广泛统一战线上考虑利弊得失。是要保全中国?还是保全其他美国企业、欧洲企业、韩国企业、日本企业?奥巴马不可能不权衡,他肯定认为采取措施的利大于弊,得大于失。
对于中国来讲,我们怎么能建立起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实我们有很多利益相关者,国内的、国外的包括美国的,我们应努力研究建立统一战线的办法。
以上三点,都是中国应对美国三个非常有利的工具。
我还要从另一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你损害我国家的利益,我为什么不能够同样严厉地出台措施?我们有十万个工人,什么样的经济刺激方案才能创造十万个就业,才能稳定50万个家庭?
但我认为我们的很多措施都不应事后采取,而应事前做预防。在同外国签署贸易文件之前,我们可把一二三四都说清楚:如果你怎么做,我们会怎么做。这样,事后的协调成本也会低很多。真正打贸易战都是两败俱伤。
我说的“针锋相对”绝不要误解为先发制人,其实我们还是来中国人的“先礼后兵”,我们只是应该在礼开始时就清楚地告知对方,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做一些决定时都要权衡一下。
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技术贸易措施,我们应从历史和当下发生的事件中学到智慧,而不应屡次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