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噪声污染净化生活环境
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噪声污染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的一大公害,控制噪声污染已经成为漯河市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9月24日,漯河市市政协召开第三次月协商座谈会,协商解决漯河市噪声污染问题。座谈会上,漯河市市政协委员们就漯河市噪声污染治理工作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营造文明生活环境
漯河市市政协委员、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处顾某某在调研中发现,商业广告、广场舞音乐等社会噪音,公众普遍反感,但因这类噪音来源太多,投诉无法针对某一个体,因而投诉案例不多。他希望环保部门根据噪音产生的时间、地点、强度和频率、受影响人群的范围和特征等,制订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漯河市市政协委员、漯河医专一附院一分院单某某说:“对于广场舞严重影响附近居民工作、学习和休息的情况,建议相关责任部门限制跳广场舞人群的活动范围、音量、时间。关于一些店面空调、风机等噪声过大,扰民严重的情况,建议更换高质量设备、加装屏蔽罩等。”
严抓禁鸣不放松
市政协委员经过调研发现,在校园周边、居民区、党政办公区附近路段,几乎很少见到“禁止鸣笛”的交通标志。汽车鸣笛是产生交通噪声的主要原因。“可在校园周边、居民区、党政办公区附近路段显著位置设置禁鸣、限速、禁停等标志,安排交警到岗执勤,交警可根据情况进行教育、批评、处罚。”市政协常委、XX冶金公司生产总监兼机械分厂田某某建议,“还可以组织退休人员、学生等成立禁鸣志愿者团队,宣传噪声污染对人的危害。”市政协委员、汇恒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芮光辉通过调研发现,在漯河市许多交通路段,禁鸣标志在设置上存在一定问题。有些已经设置的禁鸣标志牌比较陈旧,有的因标志牌周围树木生长旺盛,导致机动车驾驶人根本看不到;在应当设置禁鸣标志的区域,部分没有设置;对于乱鸣的机动车驾驶人,没有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他建议对禁鸣标志牌周围树木定期进行修剪,切实让禁鸣标志牌发挥作用;在校园周边、医院、居民区、党政办公区周围尽可能多地设置禁鸣标志;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乱鸣取证难的问题,加大禁鸣执法力度。
安全施工不扰民
通过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部分施工工程的现场检测及夜间施工情况暗访等,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漯河市目前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形势严峻,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漯河市市政协特聘委员、民建漯河市委邓某某建议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建筑施工工程申报的审批力度及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现场监测,环保部门、城建部门应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加大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宣传力度。邓某某说:“建筑安装企业应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市政协委员、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教研室主任郭亚红建议:“除了成立施工噪声检查小组,对辖区范围内的建筑施工工地进行不定期检查外,还可以考虑在居民稠密区尝试安装噪声自动检测系统进行实时检测,一旦有了问题可以立即发现,不至于等到噪声污染时间长了、群众反映大了再去解决问题。”郭亚红还建议制定《施工设备强制报废标准》,对产生强噪声的施工设备采取强制报废措施,既减少了噪声污染,又消除了安全隐患。
形成合力,规范执法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漯河市委郭某某在会上说:“建议尽快制订《漯河市环境噪声管理细则》等更具体的管理办法,规范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执法合力;加强对噪声违法的打击处理,对造成噪声而教育不听制止的,或严重造成噪声污染的,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查处;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共同维护、共同受益于宁静环境。”今年6月,市政协正式实施月协商座谈制度。市政协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政协委员开展协商议政,会议的协商成果以《协商纪要》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同时,市政协还通过基层群众代表跟踪视察、联合督察等形式推动协商成果切实落到实处。今年6月、8月,市政协先后召开两次月协商座谈会,委员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就解决中小学校门前交通拥堵问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协商,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