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承兑汇票的几种审计方法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迅速,扩大了银行服务范围,完善了服务手段,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舞弊的案件也屡有发生,致使银行承兑汇票案件占了票据案件的绝大部分,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也日益成为金融会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的审计监督,对有效防范票据风险,维护金融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真实交易背景,主要是关联交易和交易失实,尤其是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不真实;
2、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掩盖不良资产,对支付能力差、无力支付到期票据款项的企业,继续为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由企业用贴现资金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
3、超信用额度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了逃避上级行对其授权限额的规定,部分商业银行未执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承兑量未授权,未实行总量控制。
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容易产生问题的上述几个方面,审计应围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合法合规性、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如重点关注同一申请人短期内集中承兑和贴现的、承兑与贴现日期非常接近的、贴现申请人和承兑申请人是关联企业的以及滚动签发的情况。
1、审查合同的真实性。审计时重点关注几个方面:一是交易双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是否是子母公司或关联企业等;二是交易合同的商品标的是否属于双方的经营范围;三是交易合同的签订时间与承兑汇票的签发时间是否吻合,有无先签发承兑汇票后签订交易合同的问题;四是关注合同交易双方的地址及交易商品的产地与合同中交货地点的关系,有无交货地点与运输方式相矛盾的问题;五是审查承兑汇票的签发金额与企业的经营规模是否相称,注意审查承兑档案中企业报表反映的经营规模、注册资金、盈利情况与承兑金额、合同中商品交易数量是否相适应,有无明显的夸大金额、数量失真的情况。
2、调阅银行保证金存款分户账,结合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台账,核对审查银行收取保证金是否及时、足额,有无违反规定不收、少收或收后退还企业等问题;审查保证金在存续期内有无被挪用、划转等情况,是否存在将保证金转回用于继续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转入账外违规放贷等问题。
3、调阅银行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明细账,审查收取的手续费收入是否与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量相匹配,对于手续费收入明显高于其签发业务量的银行,应重点核对手续费收入的来源,审查是否存在账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问题;对于手续费收入明显低于其签发业务量的银行,应重点追查收取的手续费的下落,有无私存私放或转入“小金库”。
4、审查银行承兑汇票是否落实了有效担保,签发的承兑汇票是否超过规定的额度,承兑申请人是否符合承兑条件,银行有无为已有不良贷款的企业继续签发承兑汇票,有无为非经营性单位签发承兑汇票,以发现和揭露银行承兑汇票的违规行为和经营风险。
5、审查有无掩盖承兑汇票垫款的情况。通过审查银行承兑汇票台账和有关往来账户、保证金账户以及企业存款账户,审查有无将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挂往来科目,或通过分析,对年末有承兑余额的单位进行排查,关注日期的衔接和金额相近的汇票,是否是为同一客户开出的滚动承兑汇票以掩盖银行垫款问题,并同时掩盖银行的不良贷款。同时可以调阅银行新增不良贷款、新增贷款台账,关注银行为不良贷款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是否存在以银行承兑汇票置换不良资产、掩盖资产质量问题;有无为即将形成银行承兑汇票垫款的企业发放贷款问题。
6、调阅相关贴现、买入票据明细账及相关凭证,重点核实贴现资金的去向。主要审查是否把贴现资金转回签票企业账户用于投资房地产等非生产经营领域、作为保证金继续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项和到期贷款、流入股票证券市场等问题;是否存在违反结算纪律和账户管理规定为没有在贴现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办理贴现;是否存在将贴现资金直接转入股市或个人储蓄账户的问题。(作者: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孙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