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未雨绸缪谱新章--循环经济模式初期发展概述

  7月27日下午,一辆满载了铜阳极泥的大型卡车,正在沿江高速公路常州段朝铜陵方向奔驰。这是铜陵有色控股公司稀贵金属分公司,去往张家港铜业公司运输生产原料的车辆。后者是有色控股公司设在张家港市的另一家分公司。几天后,该车拉来的这些阳极泥,将被投入卡尔多炉里用来冶炼黄金。

  阳极泥是电解精炼时落于电解槽底的泥状细粒物质,往往含有贵重和有价值的金属。有色控股公司及其多个分公司的日常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此物质。为充分挖掘阳极泥的再熔炼价值,完善公司循环经济产业链,有色控股公司于2008年投资5.2亿元,兴建了稀贵金属分公司。后者现为我市循环经济典型企业,每年可处理铜阳极泥4000吨,年产黄金12吨、白银350吨、硒140吨。

  有色控股公司稀贵金属分公司的所在地,正是曾诞生了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年销售收入可达10多亿元的原有色一冶。

  铜陵是一座依托资源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源型城市所特有的资源能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并越发表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进行循环经济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探索,成为时代赋予铜陵工业领域的新课题。

  历史的使命

  老一辈的铜陵人都知道,铜陵曾有过“红、黑、白”三座大山。“红山”是堆积如山的硫酸烧渣,“黑山”是铜冶炼渣堆积而成,“白山”是化工行业生产磷酸产生的副产品磷石膏。“三座大山”给铜陵环境治理带来了极重的负担。而硫酸生产中产生出来的硫磺烟等工业废气,更是造成了我市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不断加速,我市环境容量小、环境污染压力大等问题日益凸显,工业“三废”排放量大,高资源依赖、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工业之路,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显得尤为脆弱。

  “铜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即‘环境拐点’。要迈过这个‘环境拐点’,关键是大力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一定要是能实现工业‘三废’再回收利用、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由‘粗放’到‘集约’转型。”市环保局副局长秦岩曾对媒体这样表示。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对于环境状况的担忧,已经促使人们开始了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在经过千百年的挖掘开采后,铜陵的铜资源已经渐趋枯竭。这让铜陵人开始意识到,20多年前开始的循环经济模式探索,是多么有预见性。

  1999年,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所属6座矿山中,已有4座铜资源量逐年下降至枯竭,铜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当资源进入枯竭周期后,我们企业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延伸经济产业链,加大废旧资源的再回收利用,走循环经济的高效发展之路。”铜陵有色控股公司某负责人说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谋求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似乎是时代交给铜陵工业的新课题。

  最初的探索

  上世纪70年代,以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的资源综合利用便已开始启动了,这被看作为铜陵进入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萌芽阶段。

  据悉,那时的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是单个企业利用冶炼烟气生产硫酸,利用铜冶炼渣生产磨料。在此基础上,企业又逐步发展到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废水的循环利用等综合利用工程。

  1981年,市政府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计划,正式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引导相关企业加快对工业“三废”的治理与综合利用步伐。

  上世纪90年代初,铜陵又在单个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开展了跨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建材行业是铜陵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给固废的综合利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市钢铁厂的高炉渣、发电厂的粉煤灰,以及化工废料磷石膏和硫酸烧渣成为了水泥厂的优质原料。

  在此期间,我市工业企业通过改进设计、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开始从生产的全过程控制物质利用和污染排放,从源头减少污染,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循环使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经过长期不断的摸索,我市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形成了组团式的区域联合。一个典型的事例是:铜化集团内部通过物流、能流、废水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工业组团。

  在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中,一批以“三废”为资源的静脉产业也得到培育发展。

  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市工业废水年处理能力已达1.37亿吨,工业废气年处理能力达95.93亿立方米,工业固废年综合利用164.64万吨。存在了多年的“三座大山”开始慢慢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平台的支撑

  “我市工业循环经济起步早、进展快、效果好,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铜陵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详细的规划,另外在政策层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采访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后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打造沿江工业名城、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工信局该工作人员认为,循环经济模式的这个战略意义,早就扎根在了铜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心里。

  “当然,除了政策支持和科学规划外,技术改造的持续深入也功不可没。”工信局该工作人员说道。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了对循环经济的探索以来,企业的技术改造是非常重要的助推因素,包括企业对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等。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链的延伸,都需要企业的基础设施作平台支撑,而新近调整和延伸出来的产业结构、产品链,通常是企业之前既有技术平台所无法达到的。

  截至上世纪末,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有的这一切,为后期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国家层面的对于循环经济的实践性研究,还没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