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中小企业“短板”待补

  一个有着远大市场前景的新药,却在产业化转化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临床试验已完成3年,仍在抽屉中长眠……在当前全市上下出台系列措施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小巨人”的形势下,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困扰他们的普遍性难题又如何破解?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天津药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自主发明专利“甘草多糖医药新用途及其药物制剂”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中药新药“甘草多糖胶囊”,2005年完成临床前研究,并获得国家食药监管局的二类新药临床任务批件。经过上海、浙江、天津等地多家国内知名医院为期两年多的三期临床试验,证明该药对慢性支气管炎为代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显著。

  “在做临床试验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教授告诉我,该药如果批量生产,仅在他们上海几家医院一年的销售额就可以保证一亿元以上。”天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飞告诉记者。

  宋飞介绍,现行药品管理制度要求新药生产必须拥有GMP标准的厂房及设备,才能获准生产许可证和新药证书。新药研发已耗尽企业全部资金,但仍需至少几千万元以上的投入,这就难住了这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像“甘草多糖胶囊”这样的案例该如何破解?

  记者手中的一份最新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本市中小企业数量是17.9万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1.76万家,自去年9月全市出台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决策以来,全市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515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981家。

  聚集了本市近2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滨海高新区在最近的一项调研中发现,当前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与企业打交道表现在会议多、填表多,但总体效率不高;融资难度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抵押物少、财务不规范,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现有的担保公司时效差、成本高,小额贷款公司规模小、后劲不足,80%以上的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人才引进渠道窄,由于初创期企业在收入、待遇和稳定性等方面缺少足够的吸引力,目前近一半的中小企业仍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产业聚集效应差,科技型企业存在小而散的现象。

  很显然,“甘草多糖胶囊”遇到的难题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具有普遍性。针对这些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短板”瓶颈问题,滨海高新区给出的“方子”是:成立市、区县两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协调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的政策咨询、科技培训、创新评估、企业征信和信息统计系统,把相关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网站导入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批环节,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储备库,形成“培育一批、审批一批、发行一批”的拟融资企业梯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进一步放宽知识产权和有效动产抵押贷款范围和条件。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组织商业银行和工商、经贸、司法、税务等部门,对企业信用状态及法人个人信息进行评价,营造规范化的信用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在支持创新、人才引进、税收减免等方面加大力度,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建立“校企联盟”,实现产学研对接;设立专项资金,集中有限的财力重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发展载体,形成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